秋风起,燥气生。对于健康人而言,秋季的干燥或许只是皮肤紧绷、口唇微干的小困扰,但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来说,秋燥与自身腺体分泌不足的叠加效应,往往会让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显著加重,甚至诱发龋齿、黏膜损伤等问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劲松副主任医师从风湿免疫视角出发,聊聊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科学应对秋季挑战。
科学应对秋燥,注重四维调护
1.环境调护,维持适宜湿度
秋季室内外湿度常低于40%,会加速黏膜水分流失。建议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但需每日换水清洁,避免霉菌滋生。
外出时佩戴防风护目镜与口罩,减少秋风直吹对眼、鼻黏膜的刺激;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或暖气环境中,每隔1-2小时开窗通风透气。
2.饮食调理,选对润燥食材
饮食需遵循“滋阴生津、温和不燥”原则,优先选择应季润燥食材,同时避开耗伤阴液的食物。
①推荐食材:秋季的莲藕是润燥佳品,其含有的黏液蛋白能润滑黏膜,中医认为其可清热生津、凉血润燥。
阴虚火旺者可饮鲜藕汁,脾胃虚寒者适合喝莲藕炖排骨汤。此外,梨、荸荠榨汁代茶饮能缓解口干眼干,百合银耳粥、山药排骨汤可养阴健脾,帮助身体将水分转化为可利用的津液。

(▲AI图)
②禁忌提醒:避免辛辣油炸(如火锅、炸鸡)、过咸过烫的食物,这类食物会直接刺激黏膜并加速阴液消耗;减少瓜子、饼干等干燥零食的摄入,防止加重口干与龋齿风险。
3.局部护理,缓解不适
针对口、眼、皮肤等重点部位的干燥,需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①口腔护理:每日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餐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口干明显时遵医嘱使用人工唾液。
②眼部护理:按需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避免用手揉眼;连续用眼不超过40分钟,每间隔10分钟远眺放松,减少泪液过度蒸发。
③皮肤护理:选择含天然保湿因子的乳液或霜剂,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
4.身心养护,减少津液内耗
①规律作息:熬夜会内生虚火,进一步耗伤阴液,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

(▲AI图)
②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怒伤肝,肝郁化火”,情绪焦躁会加重干燥症状。可通过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舒缓情绪,每日按摩太溪穴(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三阴交穴(内踝上四横指处)各50次,帮助滋补肾阴、调节津液输布。
③中药辅助:可用麦冬15克、沙参10克泡水喝,或用麦冬配当归煮水,前者滋阴润燥,后者活血养血,助力津液生成与流通。
专家提醒
风湿免疫科刘劲松主任提醒:干燥综合征患者个体差异大,若出现口干眼干加重、腮腺肿痛、皮肤紫癜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警惕病情活动或并发症风险。秋季虽燥,但只要做好科学养护,就能有效缓解不适,守护身心舒适。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 郑燕娇 罗倩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郑燕娇 罗倩玲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