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看到的手机屏幕,其实在你眼睛里是倒着的?

不,不是你把手机拿反了(除非你真的拿反了)。
而是——你的眼睛就像一个不靠谱的摄影师,给你拍了张上下颠倒的照片,然后悄悄发给大脑,大脑再默默给你翻转回来,还不告诉你。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世界,是被大脑后期P过的。

AI制图
PART 01眼睛的“恶作剧”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初中物理(别跑!这部分很短,而且不考)。

眼球成像示意图
眼睛里的晶状体,就像一个小小的凸透镜。光线穿过它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实像。想象一下,你用放大镜看报纸,字会反过来一样。所以,你看到的猫,在视网膜上其实是一只“头朝下、尾巴朝上”的猫。
但是,你看到的猫是正的啊!这就有问题了……
PART 02大脑的后期工作室
大脑:收到一张倒着的猫图。

AI制图
大脑后期师:翻转一下,调个亮度,加点“可爱滤镜”,好嘞,发出去!

AI制图
于是,你“看”到的猫,就是一只正常的猫。这个翻转过程,是自动的、即时的。你甚至没机会说“不”,因为大脑早在你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帮你处理完了。
换句话说——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在一个被大脑温柔P过的世界里。
PART 03人类为什么没被搞疯?
你可能会问,如果视网膜一直传倒像,我们的祖先怎么没被长颈鹿的倒脖子吓出心理阴影?答案很简单——习惯。
大脑在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上下”的概念。它会把视网膜信号和你身体的触觉、平衡感(来自内耳)结合起来,慢慢建立一个空间地图。
所以,即使原始信号是倒的,大脑也能通过其他感官信息,把它翻正。这就像你看镜子里的自己,虽然是反的,但你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PART 04科学实验证明大脑很会“脑补”
关于颠倒世界的感知,科学家早就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1950 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西奥多・埃里斯曼与助理伊沃・科勒,设计了一款特殊护目镜。它借助镜面反射与棱镜,让佩戴者看到的所有事物都上下颠倒 —— 房屋倒置、行人 “头朝下”。实验要求参与者连续数周佩戴,仅在睡觉时换上眼罩,过程中呈现出三个适应阶段。

埃里斯曼教授和科勒
阶段一(1~3 天):混乱的 “颠倒初体验”
刚戴上护目镜时,参与者的行为完全失控。他们会本能地把杯子倒过来接水,因为眼中 “杯子的底部” 实际是顶部;走路时姿势怪异,甚至会试图跨过头顶的吊灯或路牌,只因这些物体在视觉中出现在了 “下方”。此时,视觉与身体动作完全脱节,每一个简单动作都充满错误。

护目镜中的颠倒世界
阶段二(第 5 天):触觉与常识的 “正立救赎”
当参与者用手指触摸眼前的物体时,神奇的变化发生了 —— 原本颠倒的影像突然 “正立”。这是大脑在主动调整:通过触觉反馈,它开始修正视觉信号的解读。同时,生活常识也成了 “帮手”:看到蜡烛火焰朝上、摆锤受重力向下摆动时,大脑会依据过往认知,将不符合 “常识” 的颠倒影像纠正,让感知与内在认知匹配。

实验中的特制护目镜
阶段三(第 6 天):完全适应的 “正立世界”
持续佩戴到第六天,参与者无需依赖触觉,就能直接看到正立的世界。他们绘制的画作,质量与不戴眼镜时无异;甚至能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行为完全恢复正常。
更有趣的是,当他们摘下护目镜后,反而会短暂看到 “颠倒的世界”,但这种反向视觉很快就会消失,大脑会迅速切换回正常感知模式。
PART 05所以……这有什么用?
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眼花:当你头晕、醉酒或长时间盯屏幕时,大脑的翻转工厂可能会“罢工”,于是你就会看到世界在旋转。
明白大脑的“矫正能力”有多厉害:我们的视觉,是一个结合了光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的“VR系统”。大脑会根据经验、情绪、甚至偏见来补全画面。换句话说,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大脑想让你看到的版本。
原来,我们都在“靠大脑看世界”,甚至......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倒着的,只是大脑帮你翻正了。
作者:四月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