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高杰

运动“护心”是公认的健康真理,但你知道吗?男女从运动中收获的心血管保护收益,可能存在天壤之别。10月27日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在降低冠心病发生和死亡风险方面,女性从运动中获得的益处显著大于男性,呈现出“事半功倍”的高效率模式。

PART 01

性别差距有多大?

这项由厦门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团队完成的研究,采用腕戴加速度计客观记录运动数据,避免了自我报告的偏差。研究纳入英国生物样本库中80243名初始无冠心病人群和5169名已确诊冠心病患者的数据,清晰呈现了性别差异带来的运动收益差距。对于无冠心病人群,遵循现有健康指南(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女性的冠心病风险降低22%,而男性仅降低17%。若以“冠心病风险降低30%”为目标,女性每周只需运动250分钟即可达成,男性则需要足足530分钟——相当于男性要比女性多运动一倍以上。从实际发病数据来看,每天坚持达标运动的女性,冠心病发生率从5.2%降至1.5%,男性则从10.2%降至4.7%,女性的风险下降幅度更为突出。

而在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中,这种差距更为明显。遵循指南运动的女性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幅度是男性的3倍。


按每日坚持体育活动建议的天数分层的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特异性比率

PART 02

为何女性“事半功倍”?

研究团队推测,这种显著的性别差异源于男女生理结构和代谢机制的本质不同。

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雌激素在运动时能更好地促进脂肪燃烧、改善血脂代谢,而血脂异常正是冠心病的核心危险因素。

此外,男女在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性骨骼肌以I型肌纤维为主,氧化代谢能力更强,运动时能量利用效率更高,能更高效地发挥护心作用;而男性骨骼肌以II型肌纤维为主,糖酵解能力更强,需要更多运动才能达到同等的心血管保护效果。


研究设计的核心图示及研究结果概要

PART 03

安全与坚持并重

这项大型研究打破了“运动指南一刀切”的固有认知,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预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男女,运动时都需要兼顾效果与安全。要根据自身性别和健康状况制定运动计划,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该听取专业医生指导建议,避免盲目开展高强度运动。此外,运动无需追求一次性达标,碎片化运动的累积同样有效。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坚持长期运动,才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核心要义。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