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身上的那几斤“小肉肉”,不仅是体重问题,更是身体的“沉重负担”,会直接推高你的血压。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三科陆胜主任介绍,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在中医眼里常常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相关。而健康体重,正是打通关卡、平调阴阳,实现理想血压的关键。
中医怎么看?胖和血压是“一根藤上的瓜”
中医认为,问题的核心常常在于“痰湿”和“瘀滞”。
1.脾是“生痰之源”:饮食不节(比如爱吃油腻、甜腻的食物),会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一旦“怠工”,多余的水分和营养就会变成黏稠的垃圾——“痰湿”,囤积在体内,就是肥胖的来源。

(▲AI图)
2.痰湿阻塞血管:这些痰湿会随着气血流窜,堵塞血管通道。这就好比河道里堆满了淤泥,水流不畅,压力自然增大,血压就升高了。这就是“痰湿内阻”。
3.肝火被“点燃”:身体淤堵久了,或是情绪不畅,还容易导致“肝阳上亢”——好比身体里的“火苗”窜得太高,让人头晕、面红、急躁,血压也跟着“火冒三丈”。所以,减肥在中医里就是“祛痰湿、通经络”,给身体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血压自然能“冷静”下来。
你的体重健康吗?两个数字+一个信号
除了BMI和腰围这两个现代指标,中医还特别看重一个信号:你是否“身重困倦”?也就是总感觉身体沉重、乏力、不清爽。如果是,那很可能就是“痰湿”找上门了。
中西合璧三步走,降压事半功倍
第一步:“吃对饭”就是最好的药
1.限盐是根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这一点中西医高度一致。
2.多吃“健脾祛湿”菜:在多吃蔬菜水果的基础上,可以特别青睐一些有药用价值的食材。
3.冬瓜、荷叶、山楂:它们是“祛湿消脂三宝”,能有效帮助身体清理垃圾。
4.白萝卜、芹菜:能顺气、化痰、清热。
5.薏米、赤小豆:经典的健脾祛湿组合,可以煮粥或煲汤。

(▲AI图)
6.戒掉“生湿助火”物:少吃甜腻糕点、油炸食品和冷饮,这些都会加重脾胃负担,助长湿气。
第二步:“巧运动”疏通经络
西医提倡有氧运动,中医则强调“动则升阳,流通气血”。
1.每天快走30分钟:这是最简单的“通经活络”法,能振奋阳气,化开湿气。
2.学练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动作舒缓,特别注重气息与身体的协调,能有效平肝潜阳、引导气血下行,对稳定血压非常有益。
第三步(中医加分项):生活中的降压小妙招
1.按按“降压沟”和“太冲穴”:
降压沟:耳朵背面有一道凹槽,从上往下搓揉,每天5~10分钟,能辅助降压。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骨头交汇的凹陷处。它是身体的“出气筒”,常按揉可以疏肝理气,让“上亢的肝阳”降下来。
2.喝杯“平肝茶”:
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各少许泡水代茶饮。菊花和决明子能清肝火,枸杞能平衡阴阳,是一款温和的降压保健茶。

(▲AI图)
3.睡个“安心觉”:
中医认为“夜卧血归肝”,晚上11点前入睡,能让肝脏得到很好地修复,有助于平抑肝阳,稳定血压。
记住这个中医小口诀:腰腹瘦一寸,经络通一分。肝火降下来,血压稳当当。
专家提醒
管理体重,重在祛除痰湿;稳定血压,重在平调阴阳。心血管内三科陆胜主任呼吁: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轻松行动起来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 袁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袁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