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妈妈把娃塞进育儿袋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又暖又安全。新手爸妈们也能get同款技能——袋鼠式护理。把娃“揣”在自己胸口,皮肤贴皮肤,尤其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宝宝来说,这简直是“移动的保温箱+情感充电宝”!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袋鼠式护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证据摘要》表明:袋鼠式护理能降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啥是袋鼠式护理? 

别误会,不是让你缝个布口袋装娃。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就是让早产或体重轻的宝宝,只穿个小尿布、戴顶小帽子,像小袋鼠挂在妈妈育儿袋里似的,竖直趴在爸妈光溜溜的胸腹部。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听着心跳、感受着体温,多安心。出生后趴在爸妈胸口,听着熟悉的心跳声,感受着和子宫里差不多的温度,瞬间就像回到了最熟悉的“小房子”里,安全感直接拉满!

袋鼠式护理好处多到你想不到!

1.父母皮肤可充当“天然恒温器”。父母的身体温度有效帮助调节早产宝宝体温,减少低体温发生。同时能让宝宝心跳、呼吸更平稳,降低突发呼吸暂停的概率。

2.减少疼痛感受。通过皮肤接触,可有效减轻宝宝疼痛感受,或延迟疼痛出现、缩短疼痛时长,尤其能缓解住院期间采血、静脉穿刺等医疗操作带来的不适感。

3.促进胃肠道发育,改善睡眠。皮肤接触刺激宝宝神经发育,能提升食欲。同时促进胃肠蠕动,助力消化吸收,使宝宝稳步增重。而父母的触摸、心跳声还能“安抚”宝宝大脑,既改善睡眠质量,又为大脑发育提供助力。

4.对妈妈而言,母婴皮肤接触是“天然催乳手段”。妈妈的身体会因接触自动分泌催乳素,直接增加乳汁量;且宝宝贴近胸口,可随时自主寻乳,提高喂养频率,让母乳喂养更顺利。

5.舒缓焦虑。爸妈手托宝宝时,能清晰感受宝宝呼吸与细微动静,看着宝宝在怀中安心依偎,可快速拉近亲子距离。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妈妈的焦虑、抑郁情绪,让育儿心态更平和。

怎么做好袋鼠式护理

记住3步骤,上手零难度,尤其适合出院后纠正胎龄不足40周或体重未达2500g的宝宝。

第一步:准备工作

1.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温度24℃-26℃,湿度55%-65% 。准备柔软的沙发或躺椅,备好毛毯,方便给宝宝保暖,可播放轻柔音乐营造氛围。

2.爸/妈:洗澡、修剪指甲,洗澡后换宽松柔软的开襟棉质衣物;不戴首饰、不用香水及化妆品,以免刺激宝宝。

3.宝宝:换干净尿布,戴柔软小帽子,以减少热量散失。若在宝宝住院期间有监护仪等特殊医疗设备,需确保不影响护理且能正常监测。

第二步:操作步骤

1.姿势:爸/妈半躺或斜靠在沙发、躺椅上,背部用靠枕支撑呈30度-45度,让宝宝竖直趴在自己裸露的胸部,宝宝的头偏向一侧。宝宝膝关节自然屈曲呈“青蛙”体位,手臂屈曲放置在身体两侧,或放置在实施者前胸或患儿嘴旁,腹部应处于爸妈的胸腹水平。

2.固定与保暖:用毛毯轻轻包裹宝宝的背部和身体,只露出头部,确保宝宝保暖。爸妈可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或使用弹性织物包裹支撑,避免滑落,另一只手轻轻抚摸宝宝,与宝宝互动。

3.时间:早产宝宝状态良好,出生后即可开始袋鼠式护理,首次持续时间应至少60分钟。其后可持续增加时间,直到全天20小时以上。条件有限者,每天可多次间歇性进行,每次持续时间应在60分钟以上。袋鼠式护理到宝宝纠正胎龄40周或体重达到2500g以上。 

第三步:注意事项

1.留意宝宝面色、呼吸、体温等。若出现面色发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异常,立即停止并求助医护人员,要是在家就赶紧去医院,别耽误。

2.爸/妈要保持舒适姿势,避免因疲劳或麻木伤到宝宝。若患传染性疾病等身体不适,不建议进行。

3.减少外界干扰,避免家人频繁进出、大声喧哗,让宝宝在安静环境中感受温暖与安全。

袋鼠式护理就是用最朴素的 “贴贴”,给宝宝最需要的温暖和安全感。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只要条件允许,都能进行。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