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冬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
审核:吴继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胃源性哮喘,即由胃食管反流病诱发或加重的哮喘,其危害具有双重性:既包含哮喘本身带来的呼吸困境,也叠加了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各类症状和/或并发症。
哮喘发作时的呼吸困难本身已十分危险,而胃源性哮喘的独特风险在于,反流物(尤其是胃酸)对异常敏感的气道造成直接刺激,不仅引发支气管痉挛,更可导致喉痉挛--患者会突感喉部紧闭,窒息感强烈,若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此外,反流本身亦构成重大威胁。大量胃液或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至咽部,可能误吸入气管,直接堵塞气道,这是部分患者夜间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历史上不乏知名人士因严重反流、误吸而不幸离世的案例。
我们科室于2006年建立,是全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专科,其创立正源于对此类危害的深刻认识。学科奠基人、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自身曾深受严重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咳嗽、咳痰、哮喘和窒息所困,甚至经历5次抢救。最终他被确诊为胃源性哮喘,并在接受抗反流手术治疗后得以康复。正是切身的经历,促使他引领建立了这个特色专科,迄今已救治了大量类似患者。对哮喘患者而言,顺畅呼吸堪称“奢侈”,他们每天都在为“一口气”挣扎,这种身心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汪院士的案例也说明,许多长期困扰的“哮喘”,其病根或许在胃。
尽管胃源性哮喘危害显著,但幸运的是,只要诊断明确并针对病根(胃食管反流)进行规范治疗,患者往往能获得显著改善甚至临床治愈。我曾接诊一对母子,均被哮喘折磨数十年,确诊胃源性哮喘并接受针对性手术后,双双重获健康,彻底摆脱了哮喘的束缚。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胃源性哮喘的针对性治疗核心在于有效控制反流,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四类,常需阶梯式或联合应用:
一、饮食和生活干预
这是最基础的干预手段。通过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反流的发生频率和量。
二、药物治疗
药物虽通常难以根治反流,但能有效控制症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或作为长期管理方案。
1、抑酸药物:钾离子抑制剂(各种拉生类)、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是核心用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反流物的刺激性。
2、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缩短胃内容物停留时间,减少反流机会。
3、抗酸剂/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能快速中和胃酸或保护黏膜,常用于临时缓解症状。此外,小苏打也能快速中和胃酸,缓解反流症状,但作用时间短,且不可长期使用,仅适用于临时缓解。
三、胃镜下治疗
属于微创治疗,贲门松弛是反流的主要病因,胃镜下治疗通过胃镜操作收紧松弛的贲门,常用三种方式:
1、射频治疗:针对贲门处肌层的点状射频,使①肌层重塑增厚,缩小贲门;②通过灭活神经递质,减少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最终达到抗反流的作用。
2、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胃镜下贲门处黏膜部分切除,后续黏膜瘢痕挛缩,贲门缩小而起到抗反流的效果
3、套扎治疗:贲门黏膜的多环套扎,使贲门黏膜面积缩小,后期套扎黏膜脱落瘢痕重塑,达到缩小贲门而起到抗反流效果。
四、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内科及胃镜治疗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该微创手术将胃食管结合部由“松”变“紧”,从根源上解决胃食管反流,属于根治性选择。
总之,胃源性哮喘虽起病隐匿、危害不小,但绝非不治之症。认清其胃部病根,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策略,完全有望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重拾自由呼吸的美好生活。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