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日世界流感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个看似普通、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流感活动度正持续上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杨永康发出提醒:流感对于脆弱人群而言,绝不是“大号感冒”,它可能是一枚引爆身体“多米诺骨牌”的导火索。
一、 流感病毒入体,不止是“上呼吸道”的战争
很多人以为,流感就是发烧、咳嗽、流鼻涕,过几天就能好。但实际上,流感病毒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当病毒侵入人体,它会大量复制,并触发我们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击”。这种无差别的猛烈攻击,有时会伤及自身,导致肺部发生严重炎症,即重症肺炎,这是流感最常见的重症并发症之一。
更危险的是,这场“内战”可能从肺部蔓延至全身,引发一场“炎症风暴”。这场风暴会无情地冲击身体各个器官,可能导致:
• 心脏:爆发心肌炎,引发急性心力衰竭。
• 肾脏: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无法排出体内毒素。
• 大脑:引发脑膜炎或脑炎。
当多个器官相继“罢工”,便发展为最危急的状况——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患者的生命便悬于一线,必须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ICU) 进行生命支持。
二、 谁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在临床中发现,以下几类人群一旦感染流感,病情迅速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显著更高:
1. 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减弱。
2. 年幼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免疫系统尚未健全。
3. 孕妇及围产期女性:生理改变使心脏和肺部负担加重。
4. 伴有基础疾病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哮喘)、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肿瘤或免疫抑制人群。
三、 重症医学科(ICU):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患者因流感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重症医学科(ICU)就成为他们托举生命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我们ICU医生的职责,就是在患者身体最脆弱、无法依靠自身功能维持生命时,用一切先进的医疗手段为他们提供支持,帮他们渡过难关。”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永康解释道,“这包括使用呼吸机替代衰竭的肺功能,用持续血液净化(CRRT,俗称“人工肾”)替代衰竭的肾脏,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心跳和血压,用ECMO替代心肺工作,并进行精准的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我们的目标,是赢得时间,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机会战胜病毒,让受损的器官得以修复。”
四、 专家提醒:防大于治,守住两道关
在重症医学科医生看来,避免走入ICU大门,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守住以下两道关,是抵御重症流感的关键:
1. 第一道关:主动免疫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它虽不能100%防止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相当于为身体穿上一件“防弹衣”。
2. 第二道关:及时识别
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切勿硬扛。若出现以下“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
(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3)反应迟钝、嗜睡、烦躁等意识改变。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流感可防可控,更可避免其向重症发展。在世界流感日,我们呼吁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及其家属,科学认识流感,积极接种疫苗。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务必及早就医,切莫掉以轻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曼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