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称:茅膏菜,圆叶毛毡苔,毛毡苔,捕肠菜

功 效:清热止痢,镇咳祛痰

圆叶茅膏菜,名字听起来似乎与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有关。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植物。虽然名字中带有“菜”字,但苍蝇、蛾子,甚至蜻蜓,却都是它的菜。茅膏菜外表美丽,带着一圈红宝石的圆叶子,这是它精心设计的捕食陷阱,这使得它面对昆虫时,一点都不显得“菜”,反而变得有勇有谋,霸气十足。它的捕食高效,迅速捕捉到眼前的昆虫,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盘中餐。茅膏菜的“胃口”也是相当惊人的,许多昆虫很难逃掉,最后都成为茅膏菜的“菜”。其实,在自然界中,并非只有昆虫会捕食植物,植物有时也能展现出惊人的捕食能力,甚至可以“反咬一口”,在生存的斗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实际上,圆叶茅膏菜的叶缘上的红宝石并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石,而是它吸引昆虫注目的腺点。这些腺点不仅外观吸引眼球,其功能也令人惊叹。因此,圆叶茅膏菜便成了一种肉食性植物。是的,你没有听错,它们是植物界中的肉食者,以捕食昆虫为生。

这种“吃”虫植物属于茅膏菜科茅膏菜属的一种多年生食虫草本植物。因其独特的捕虫方式而闻名,它喜欢湿润的环境,主要产于中国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常见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湿草丛中。除了中国,在欧洲中北部、亚洲、美洲北部等寒冷地带也有其分布。通常情况下,茅膏菜适合生长在山地湿草丛中,在泥沼、沼泽及潮湿地方,也可以见到它的分布。它喜湿耐寒,又非常怕涝,因此在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泥炭土壤中适宜生长。在长白山脚下的湿地里,圆叶茅膏菜混在塔头植物中,虽然身处最底层,却以其独特的“红宝石”般的颜色和光泽,闪着独特的光芒。

圆叶茅膏菜的茎非常短小,其鳞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紫色,形状类似球茎,在地面上生长,而且是直立的,表面没有茸毛。在基部生长着密集的叶片,叶片的形状是半月形的,边缘长满长毛状的黏性腺毛,就像叶子伸展出去的机械手臂,而腺毛顶端顶着的黏液却是茅膏菜为自己找到的更适合的武器,能够粘住过往的小昆虫。这些叶缘的腺毛顶端膨大时,看起来就像是一滴滴露珠,或者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这些腺毛在叶片的表面相对短一些,叶片的背面没有毛。叶片排列得非常整齐,形成了一个类似莲座的结构,形状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扁圆形的。它的花序是聚伞花序,形状像花葶一样,从密集的叶丛中升起,绽放出纯洁无瑕的小白花。

圆叶茅膏菜如何“招蜂引蝶”呢?又是如何施展“吃虫”的高招呢?


它的叶缘腺毛顶端膨大,黏糊糊的“露珠”晶莹剔透,呈现出鲜艳的色彩,上面的腺体分泌着吸引昆虫的蜜汁与黏液的混合物,藏着非常凶悍消化酶。消化酶可是茅膏菜吃虫的秘密武器!它的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简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植物本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系不发达,因此,靠捕食昆虫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

有些人认为圆叶茅膏菜腺体像“露珠”,是圆叶茅膏菜的眼泪,所以还有人称呼它“眼泪草”。这种酷似泪珠的物质真厉害,能散发出阵阵甜味,能分泌出红色的黏液,在阳光的照射下看似晨露。当那些抵挡不住诱惑的昆虫飞来尝尝蜜汁时,却发现自己被粘住了,恐慌中竭力挣扎,结果越挣扎陷得越深。这时,“泪珠”就变成了“死亡胶水”,虫子会被牢牢粘住,越是挣扎,粘得越紧。结果周围的腺毛像听到了信号一样,一起弯过来帮忙,连叶片也卷起来加入这场围剿。美丽的“红宝石”成为昆虫的死亡陷阱,等到昆虫筋疲力尽,无法再逃脱时,这些腺毛就把它们消化吸收了。然后,叶片和腺毛的捕食网又重新张开,准备迎接新的猎物。谁能想到,这么平静的叶片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呢!

那年七月的雨后,我踏入了山林深处,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宝”之旅。在这次探险中,我意外地发现了圆叶茅膏菜,我静静地蹲在它面前一看,果真有一只苍蝇被它的粘腺毛裹着了。其他的一些叶子也裹有小虫。几颗露珠光芒透亮,已显露出几分杀机了。

我与它对视整整三十分钟。在这期间,我目睹了苍蝇、蛾类、蜻蜓等众多昆虫,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入了圆叶茅膏菜精心设计的红色陷阱中,无法逃脱。这些昆虫,对于圆叶茅膏菜来说,是它“荤食”菜单上的美味佳肴。之前,我听说过“食人树”,而亲眼见到以昆虫为食的草本植物,还是第一次。实际上,它名字中的“菜”字,并不是指日常所见的普通蔬菜,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菜”。这种“菜”并不“素”,而是以昆虫为食,它吃“荤菜”。


圆叶茅膏菜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叶片上长满了类似触手的腺毛,这些腺毛上分泌着露珠般的黏液。当昆虫不小心被这些“露珠”粘住时,圆叶茅膏菜的叶子就会慢慢卷起,将昆虫包裹起来,随后通过消化吸收的过程,将昆虫转化为自己的养分。这种捕食方式看似不可思议,但并非圆叶茅膏菜直接吞噬昆虫,而是通过巧妙的“陷阱”来捕获猎物。但圆叶茅膏菜并没有对昆虫“赶尽杀绝”,花期时,植株会抽出长长的花序轴,以免误伤了授粉的昆虫。

圆叶茅膏菜的根系通常非常脆弱,它们往往只有几根,主要承担着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双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茅膏属种都拥有高于植株本身的细长花茎。当这些植物的种荚成熟之后,它们便会自然裂开,释放出数十个非常细小的种子。如要形象描述种子的大小,可以说它们比圆珠笔笔尖上的“圆珠子”还要小得多。此外,茅膏菜由种子发芽后,有些第一年便开始开花。

大自然的神奇,总是超越人类的想象力,不断地为我们带来惊喜。某些食虫植物在与昆虫的博弈中,并不满足于消极的固守,除了借助颜色、气味等传统植物手段吸引猎物外,还具备快速运动和黏液腺的独特能力。1860年夏天,达尔文在英国偶遇圆叶茅膏菜,他一见倾心,随即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深入研究。在19世纪之前,由于缺乏直接且严谨的证据,大多数学者对植物能够捕食动物持怀疑态度,难以相信“无嘴能食,没胃能消化”。

因此,当达尔文最初细致探究食虫植物时,遭遇了诸多反对之声。人们普遍不相信食虫植物的存在。然而,达尔文既不受当时权威的束缚,也不固守己见,始终保持活跃而开放的思维。达尔文父子通过“达尔文式的研究”,对不同种茅膏菜的运动机制和捕虫策略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分析,充分证实了圆叶茅膏菜具备捕捉和消化昆虫的能力。快速运动、陷阱和黏液这三种武器,构成了食虫植物的主要捕食策略。只要我们拥有热爱自然的眼睛,以及喜欢思考的头脑,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像达尔文那样的伟大科学家。


圆叶茅膏菜的药用价值极高,据《本草拾遗》记载:全草入药,具备祛风除湿、行血止痛、治疗风湿骨痛及抗菌消炎之功效。藏医临床用作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良药。临床应用中可有效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神经性皮炎也有良效。

有趣的是,茅膏菜却能辨别落在叶子上的东西,是不是它的食物。不信你去试一试,如果扔到叶子上其它东西,圆叶茅膏菜一准没有反应。不仅如此,能吃到虫子的茅膏菜,长得十分茂盛,而吃不到虫子的茅膏菜,就会长得很瘦弱。虫子是圆叶茅膏菜的营养,与人类摄入的蛋白质应该异曲同工。

当我开始琢磨那片充满生机的植物世界时,不禁幻想着自己能够化身为其中的一棵植物。哪怕只是最不起眼的野草,匍匐着,顽强地在土地上生长。我深深地惊叹于植物的智慧,它们看似没有语言,没有听觉,却拥有着一种超凡的生存方式,它们的生存方式,充满神秘和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