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眼前出现“小飞蚊”不断飘动的经历,特别是在注视白色背景或是天空的时候更为明显。这其实是一种名为“玻璃体混浊”的现象。那么,你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恼人的“小飞蚊”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是指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变得不透明或含有杂质,导致患者在视野中看到漂浮物或黑点的现象。
所谓的玻璃体,指的是眼球内部存在的一种透明胶状物质。这种物质占据了眼球后部大约四分之三的空间,其主要成分为大量的水与少量的胶原纤维与透明质酸。而它的功能是在光线射入眼球之后帮助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从而让人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外界的图像。
此外,玻璃体还有着支撑眼球形状、维持视网膜位置、防止视网膜受到挤压的功能,同时还能通过扩散的方式为视网膜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眼部受伤、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玻璃体内的胶原纤维有时会凝聚在一起形成团块。这些团块在光线通过玻璃体时会产生阴影,使患者在视野中看到点状、线状或云雾状等多种形态的漂浮物。这些漂浮物通常被称为“小飞蚊”,有的漂浮物还会在眼球运动时随着眼球转动改变位置。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飞蚊”对眼部无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此外,“小飞蚊”的出现还可能提示眼部疾病,比如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等等。
因此,人们只有了解玻璃体混浊这一现象,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这种现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何会发生玻璃体混浊?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内的胶原纤维会逐渐分解并导致玻璃体变得更加液态。这种自然的老化过程称为玻璃体液化。这个过程可能导致玻璃体内部形成团块或纤维状结构,从而导致患者看到漂浮物。
另外,玻璃体的液化还会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粘附力减弱,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玻璃体后脱离,使玻璃体内的纤维团块更容易被看到,进而出现玻璃体混浊的情况。
2.受眼部疾病影响
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一旦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发生破损并使血液渗入到玻璃体腔内,就会在玻璃体内形成血块,从而引发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脱落则会导致玻璃体内的纤维与视网膜分离并形成团块,从而在眼前呈现出“小飞蚊”的视觉现象。
此外,像是眼内炎症、葡萄膜炎等疾病也有导致玻璃体混浊的可能。
3.眼部外伤
当人的眼睛受到撞击或是创伤时,玻璃体就会因纤维组织的损伤或是血液的进入而产生玻璃体混浊。
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外,高度近视、遗传因素、眼部感染、眼内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
如何诊断、应对玻璃体混浊?
1.玻璃体浑浊的诊断方法
眼科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玻璃体混浊现象最常用的措施,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视网膜检查、眼部超声检查等方法能够发现患者的玻璃体混浊情况。
2.玻璃体浑浊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混浊这种现象通常是良性的,因此一般并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但定期的观察与监测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大家发现视野中的“飞蚊”数量明显增加,或是出现闪光现象,则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还会进行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手术等治疗。
虽然玻璃体混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诊断方法以及应对和预防措施,仍然是人们维护眼部健康必不可少的做法。
如果人们在生活当中发现自己或是家人出现了相似的情况,应当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恼人的“小飞蚊”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