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从不只发生在皮肤和头发上,它也悄悄侵蚀着身体最重要的管道——血管。动脉逐渐僵硬、弹性下降,是高血压、心梗和中风的隐形前奏。2022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的系统综述指出,肠道菌群正成为决定血管“年龄”的核心生物因子。这篇综述系统分析了近十年 60 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代谢物与炎症通路塑造血管命运。
研究首先明确了一个新概念——血管老化(vascular aging, VA)。它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标志是动脉壁僵硬、脉搏波速度(PWV)升高。肠道菌群与这种变化高度相关。年轻健康人群中,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Akkermansia muciniphila、Bifidobacterium 等益生菌丰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如丁酸和丙酸,具有抗炎与扩张血管的作用。而在老化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群体中,产毒菌如 Clostridium、Desulfovibrio、Enterobacteriaceae 却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



图1|肠道菌群与血管老化的多重机制
在机制层面,论文梳理了两条“代谢之路”与一条“炎症通路”:
① SCFA 通路:SCFAs 通过激活 GPR41/43、AMPK 和 eNOS 通路,促进血管舒张、减少炎症反应,并改善线粒体代谢;
② TMAO 通路:肠菌将膳食胆碱、肉碱代谢为 TMAO,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血管钙化,加速动脉硬化;
③ LPS 炎症通路:革兰阴性菌释放的脂多糖(LPS)可激活 TLR4–NF-κB 信号,引发低度慢性炎症,是“血管老化的慢燃引信”。


表1|“年轻型”与“老化型”血管菌群特征对照表

类别优势菌群主要代谢物对血管的影响
年轻型AkkermansiaFaecalibacteriumBifidobacteriumSCFAs ↑抗炎、保护内皮、维持弹性
老化型ClostridiumDesulfovibrioEnterobacteriaceaeTMAO ↑, LPS ↑炎症、氧化应激、僵硬化



有趣的是,运动不仅能强化心脏功能,还能“重塑”肠道菌群。多项研究显示,规律有氧运动可显著提升菌群多样性,增加产 SCFA 的菌群比例,并降低 PWV(动脉僵硬度)指标。运动诱导的菌群改善被视为一种“天然益生反应”:它提升肠屏障功能、降低内毒素负荷,从而间接维持血管年轻。反之,久坐、压力与睡眠紊乱则会削弱这种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指出肠源代谢物与血管弹性呈双向关系。当血管硬化时,灌注减少、肠屏障缺氧,反过来进一步恶化菌群组成,形成“肠–血管共老化”循环。作者称之为“gut–vascular aging loop”,是未来抗衰老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作者提出,未来血管抗老化策略将迈向“微生态精准营养”时代。核心思路包括:

●增加膳食纤维与多酚类食物:促进 SCFA 生成;
●控制动物蛋白与胆碱摄入:抑制 TMAO 通路;
●补充益生菌与后生元:如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丁酸盐制剂;
●监测肠源代谢谱与PWV指标:实现个体化干预。
最终目标是通过重建健康菌群生态,让血管“逆龄”成为可能。正如论文总结所言:“The key to vascular youth may lie in the gut.”——血管年轻的秘密,或许就藏在肠道之中。

参考文献
Agnoletti D., et al. (2022). The Gut Microbiota and Vascular Aging: A State-of-the-A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1(12), 3557. https://doi.org/10.3390/jcm11123557

来源: J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