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 瑜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副教授
刘江涛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陶宏迅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教授
审核:惠 慧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去高原旅行的人几乎都听过高原反应的威力——轻则头痛、失眠,重则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这些不适随时可能打乱旅行计划。为应对高原反应,大家尝试过各种办法:有人选择缓慢爬升,使身体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这种方法最为可靠,但若直接飞抵高原时则往往来不及适应;有人随身携带氧气罐应急,却总受限于行李重量和安检规定,加之一罐氧仅能维持1~2小时,难以长期依赖;还有人考虑服用西药,却又担心有不良反应,且部分药物需要凭处方购买。这时,很多人会想到中药里的“高原神器”——红景天。但它到底能不能真的预防高原反应?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红景天:古籍记载的“高山之宝”
红景天花瓣稀稀拉拉的,根部粗壮,叶片在根部围成一圈,像小小的莲座。全世界已发现100多种红景天,我国就占73种,是名副其实的“红景天大国”。在冰天雪地、氧气稀薄的地方,别的植物活不成,红景天却能扎下根,练就了超强的生命力,也积累了独特的药用成分。红景天的入药部位是干燥的根和根茎,味道甜中带点苦,在中医里是调理身体的好帮手,能补气清肺、养心益智,对付气虚乏力、咳嗽气短很管用。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把红景天列为“上品”,奠定了其不凡的药材地位。尽管古代并没有“高原反应”这一病名,但医书中早有记载,指出高原环境会让人“气血不通、身体虚乏”,而红景天“补气活血”的功效正好对症。在藏医药体系中,红景天的应用更为具体。藏医经典《四部医典》明确记载:红景天可用于缓解高海拔地区的“雪盲、气短、身痛”等不适。藏族民间也历来视其为出行必备良药——将红景天根茎煮水或浸酒饮用,在出现头晕、头痛、喘气费劲时服用,可以有效缓解身体不适。千百年的实践积累,为红景天的功效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应用依据。
原理溯源:红景天为什么能对抗高原反应?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红景天富含红景天苷、酪醇,以及各种黄酮类等有益成分。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科学家们揭开了它的作用原理:
(1)给身体“加氧”:红景天苷能像调节器一样,激活身体应对缺氧的机制,让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变强,还能改善细胞里能量工厂(线粒体)的工作状态,让细胞在缺氧环境里正常工作,减少损伤。
(2)消灭“破坏分子”:高原缺氧会让身体产生大量自由基,像生锈的铁一样损害细胞。红景天里的活性成分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这些“破坏分子”,还能抑制“炎症小恶魔”(炎症因子),减轻高原引起的炎症反应。
(3)稳住“能量供应”:缺氧时身体容易疲劳,红景天能调节能量代谢,给细胞持续供能,缓解身体的乏力状态。它还能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让脑、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更顺畅,减轻头痛、呼吸不畅等常见症状。
此外,红景天还能发挥守护神经中枢和平衡肠道菌群的作用。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循证医学:临床试验怎么说?
光有理论不够,临床试验数据更有说服力。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试验中,吃红景天制剂的人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比没吃的人低。对登山队员的研究显示,连续吃7天红景天,头痛、恶心的概率能降低40%,症状也轻很多。
2025年最新测试显示,连续吃7天高海拔红景天制剂的人,在缺氧环境里的耐受时间平均延长58.7%,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全程未出现不良反应。而且在快速进入高海拔(比如坐飞机、乘车直达)的人群中,红景天效果更突出,能帮身体缩短适应时间。
应用指南:如何科学使用红景天?
虽然红景天好用,但不是所有产品都有效。202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红景天药材里的红景天苷含量需在9.0~40.0毫克/克,这个区间是“有效线”,低于9毫克可能效果不好,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成分含量。吃的时间也有讲究,得提前吃,具体多久开始吃可以看产品说明或咨询专业人士。虽然红景天安全性较高,但和某些药物一起吃可能有风险,最好提前咨询医生。一定要选正规厂家的产品,按说明书吃,别自己随便加量。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红景天再好也不能替代基础防护。红景天只是起辅助作用,阶梯登高、合理休息这些物理适应方法也必不可少,必要时用氧气或西药应急。
高原的雪山、湖泊、草原那么美,带着科学的准备出发,让红景天做你的高原护身法宝,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保护好身体。对高原多一分敬畏,多一分准备,你一定能在蓝天白云下,遇见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 GATTERER H, VILLAFUERTE FC, ULRICH S, et al. Altitude illnesses[J]. Nat Rev Dis Primers, 2024, 10(1): 43.
[2] WILLIAMSON J, OAKESHOTT P, DALLIMORE J. Altitude sickness and acetazolamide[J]. BMJ, 2018, 361: k2153.
[3] TAO H, WU X, CAO J, et al. Rhodiola speci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raditional use,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toxicity, and clinical study[J]. Med Res Rev, 2019, 39(5): 1779-1850.
[4] 王亦舟, 郁利霞, 邹云娇, 等. 红景天属药用植物品质评价及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4, 55(19):6758-6767.
[5] YAN X, LIU J, ZHU M, LIU L, et al. Salidroside orchestrate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by regulating the Hif-1α signalling pathway in acute mountain sickness[J]. Pharm Biol, 2021, 59(1): 1540-1550.
[6] RADOMSKA-LEŚNIEWSKA DM, SKOPIŃSKI P, BAŁAN BJ, et al. Angi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Rhodiola spp. and other natural antioxidants[J]. Cent Eur J Immunol, 2015, 40(2): 249-262.
[7] WANG X., HOU Y., LI Q., et al. Rhodiola crenulata attenuates apoptosis and 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 disorder in rats with hypobaric hypoxia-induced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the HIF-1α/microRNA 210/ISCU1/2 (COX10) signaling pathway.[J]. J Ethnopharmacol, 2019, 241: 111801.
[8] 龚嘎蓝孜, 次仁旺姆, 索朗央宗, 等. 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5, 26(20):2818-2820.
[9] GAO Z, LIU Y, LIAO 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hodiola crenulata ex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altitude disease, based on studies involving population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ront Pharmacol, 2025, 16: 1595953.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