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月初九,重阳节 想解锁古代文人的风雅玩法 把重阳节过出仪式感? 攻略已为你准备好了 速来查收↓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然而,最早,老祖宗们种菊花,竟然是为了吃它。 在很多古籍的记载中,菊花羹、菊花粥、菊花酒等美食,层出不穷。重阳节的菊花酒,被古人视为祈福的吉祥酒。用菊花入酒,味道清香,口感柔顺,适宜老年人饮用。 在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故居——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一道腌菊花,甚至让撒贝宁吃出了“表情包”。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 吃花饮酒

插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风俗之一。人们会将茱萸做成香囊,挂在身上,或是把茱萸当成簪子,插入发髻,起到驱寒、行气、杀虫的作用。
你知道吗?在古代,茱萸还是一种辣味调味品。在辣椒传入之前,四川人普遍使用茱萸调辣味。后来有了辣椒,才逐渐出现麻辣口味的川菜。
品重阳糕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杨静亭
“九月九,食蓬饵”,蓬饵,是重阳糕的前身。“糕”和“高”同音,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重阳节,不妨跟家人一起分享板栗重阳糕,营养又美味。
食材:板栗、蜜枣、豆沙馅、核桃仁、大米粉、小米粉、糯米粉、紫米粉;
在大米粉、小米粉、紫米粉中,分别加入2~3勺糯米粉,搅拌均匀;
加入适量水后,继续搅拌、搓匀,直至“攥起来成团,打开成沙”;
将米粉和豆沙馅分层铺平于容器中并压实;
蒸10分钟后取出倒扣,放上板栗等其他食材;
二次蒸制15分钟,取出后即可食用。
来源: 央视一套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四川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