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个“科普月”热烈开展之际,安徽师范大学星火馆积极响应“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广泛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科普活动,吸引了校内外众多目光,为广大师生、中小学生乃至社会公众呈上了一场场知识与趣味兼具的科普盛宴。

生物标本馆线下+线上沉浸式研学:探究生命奥秘

生物标本馆面向公众开放期间,吸引芜湖市百余位中小学生及家长走进馆内参观研学,志愿者带领观众逐一探索浸制、剥制、生态等主题分馆,近距离欣赏馆藏的7万余件生物标本,聆听白暨豚、扬子鳄等珍稀物种背后的科学故事与保护历程。此外,标本馆还面向新生及家长开展互动导览。志愿者结合互动问答和实物展示,引导新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感受科研与科普融合的独特魅力。


为扩大科普辐射力,标本馆同步开启线上云游直播,吸引1.3万+人次在线观看。科普月期间共发布植物科普短视频5个。积极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月活动线上传播,在抖音上与“科普中国”共创发布“挑战我们学校有星火馆”作品,全网播放量11.1万+。“科普中国”微博账号发布标本馆科普教师王立龙“我为全国科普月代言”视频,播放量20.8万+。受邀参加安徽省科协组织的科普月活动经验交流会,并就“科普短视频制作”做专题培训报告。


化学数字化实验室多元活动形式,点燃科学热情


化学数字化实验室开展的首场科普互动体验活动,邀请弋江区部分学校中小学师生,以及校内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的大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此次活动以“实践+探究”创新模式推出“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科普实验互动体验”与“基于数智技术赋能的化学数字化实验”两大主题内容。活动中,非遗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活力同频共振,志愿者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全程讲解服务,引导不同阶段师生在动手操作与深度思考中直观感受科普价值,为公众科学素养提升注入师大力量。

在全国科普月的浓厚氛围里,化学数字化实验室开展了“利用数字化实验定量探究侯氏制碱法产物”科普实验活动,吸引了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2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伊始,志愿者手持传感器实物,生动讲解其原理与数字化实验的优势,还以“酸碱滴定曲线分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大胆预测、亲手实验、深入分析。学生们3人一组分工协作,搭装置、记现象、追曲线,劲头十足;研究生志愿者俯身答疑,耐心拆解实验难点,让困惑迎刃而解。活动尾声,师生笑着合影留念,志愿者分发的定制科普周边,更让科学探索的快乐多了份纪念。此次以“实验导向、技术赋能”的特色实践,让科学思维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助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此外,化学数字化实验室科普志愿者团队走进芜湖十二中送“化学魔法”,为高一航空班42名学生办“科技改变生活”主题科普活动。活动以“变色化学”展演开篇,黑枸杞变色等实验让课堂变“科学魔法剧场”;随后学生分组亲手玩转折纸电池、水果电池等实验,还能带“成果”回家。安师大研究生志愿者全程指导,让科学趣味与实用感满满,持续推动高校资源服务基础教育。


P2实验室实地体验:做生物安全卫士

星火馆P2实验室对外开放期间,先后迎来了弋江区师生代表和安徽师大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志愿者详细介绍了P2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对比了细胞培养室与P2实验室的差异,讲解了正负压环境在科研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活动中,师生们分批参观了实验室缓冲区,通过观察窗了解内部结构,学习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活动开放了优质科研资源,推动了科研与科普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桥梁,不仅让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研环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