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脑卒中日”,然而不止这一天,每一天,都有无数人的生活因卒中而骤然改变。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却并非不可抵御。一旦发生,它不仅重创个人健康,更影响整个家庭与职业生涯。
如何科学应对、有效康复?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主任谢乐将为大家解答。
揪出卒中的“幕后黑手”
卒中虽然凶险,但约90%的发病都与可干预的高危因素有关。控制好这些因素,就是最有力的预防。
一、“四高”是头号元凶
1. 高血压:是导致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像一股不断冲击河岸的洪流,持续损伤血管壁,最终引发血管硬化、破裂。
2.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不断侵蚀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变脆、变窄,甚至堵塞。
3.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亦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些斑块的进展、破裂或脱落可引发血栓形成。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堪称血管中的“隐形杀手”,会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显著提升卒中风险。

(▲AI图片)
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加速器”
1. 吸烟与饮酒:吸烟直接损伤血管,诱发痉挛和硬化;酒精则会升高血压、干扰心律,增加卒中发生概率。
2. 缺乏运动与肥胖:常与“三高”并存,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表现,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
3. 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高热量饮食,如同每日给血管“投毒”,潜移默化中损害其健康。
三、隐藏的血管问题是“不定时炸弹”
1. 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心脏不规则跳动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脑动脉。
2. 脑动脉瘤:脑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如同血管上的“气球”。一旦破裂,血液涌入脑组织周围,引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AI图片)
3.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干道”。若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大脑供血将受影响,严重时可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科学康复是恢复功能的“金钥匙”
谢乐主任介绍,若不慎遭遇卒中,请积极面对。康复治疗与急性期抢救同样重要,是患者重返家庭、回归社会的关键所在。康复的“黄金法则”包括:
一、早期介入: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恶化,康复就应尽早开始(通常在发病后24–48小时)。
二、循序渐进:康复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耐心坚持。
三、全面康复,中西结合:神经内科(脑病科)主任谢乐介绍,卒中康复应涵盖以下方面:
1. 物理治疗:包括体位摆放、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及步行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的移动与平衡能力。
2. 作业治疗:通过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及手部协调性训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助力重返工作岗位。

(▲AI图片)
3. 言语与吞咽治疗:针对失语、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通过专业训练恢复沟通能力,保障安全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
4.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疗法、艾灸等中医疗法,能通经活络、调节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瘫痪、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同时增强体质。
5. 心理支持:卒中康复过程常伴随挫败感,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人的鼓励、陪伴至关重要,也可以通过音乐、交流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重建信心。
6. 家庭照护与安全保障:清除家中障碍,预防跌倒;提供低盐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在治疗师指导下学习正确的辅助方法,避免错误照护带来二次伤害。

(▲AI图片)
专家提醒
世界卒中日虽只有一天,但卒中的预防与康复,却应落实在每一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伍大华教授呼吁大家:一起携手,将防治关口前移,守护更多家庭的健康与完整。如果不幸与卒中相遇,也请坚定信念——中西医协同科学康复,能最大限度地助您重启美好人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脑病科) 谢楠椰 段俊芝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