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蔚蓝小菜花科普团进福利院,开展“两弹铸魂・星火润心”——“两弹一星”红色精神宣讲活动。这场专为福利院小朋友设计的活动,将历史记忆、科学知识与精神传承融为一体,通过趣味课堂、互动实验与情景演绎,让“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红色宣讲:让“国家记忆”走进童心
活动伊始,蔚蓝小菜花科普团以“闪闪发光的‘星星’故事”切入,开启“两弹一星”精神宣讲课堂。结合PPT,志愿者用孩童易懂的语言,从“戈壁滩上的无名英雄”讲到“党旗引领的核能征程”,还原关键历史节点:1954年中国首块铀矿石成为核工业“开业之石”,1964年罗布泊升起原子弹蘑菇云,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以身许国”的细节尤为动人:王淦昌接密电后毅然回国、改名“王京”投身核研,孙家栋少年怀“不当亡国奴”之志星夜赴哈工大求学,邓稼先隐姓埋名十七年在戈壁用算盘计算核爆数据。“这些叔叔阿姨不是超人,但愿为国家‘藏’起名字”,志愿者的讲解让孩子们直观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
课堂还融入“核辐射与日常生活”科普,涵盖宇宙射线、食物天然辐射及医疗X光、核电站安全应用,通过“0.04mSv/次X光胸片”“核电站周围0.01mSv/年辐射量”等数据,帮孩子们消除对“核”的陌生与恐惧,传递“科学看待核能”理念。


趣味实验:让科学原理“看得见”
“红色课堂”后,三场趣味科普实验将活动推向高潮。科普团成员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带着孩子们亲手探索科学的奥秘:
“熔岩之舞”中,滴入红色色素的冰醋酸溶液倒入食用油与小苏打混合液,二氧化碳气泡带动液体翻滚如“火山熔岩”;孩子好奇“为何跳舞”,志愿者以“汽水冒泡泡、红色小精灵运动”通俗解答。
“瓶中红绿灯”里,深蓝色靛蓝胭脂红溶液倒入碱性葡萄糖溶液后,依次变绿、红、黄,摇晃又回绿,志愿者用“溶液小画家变魔术”讲解氧化还原反应。
“黄金雨”实验中,硝酸铅与碘化钾溶液混合析出金黄沉淀,孩子问冷却后是否消失,志愿者通过加热溶解、冷却析出,科普“溶解-结晶魔法”,让孩子直观感受物质可逆变化。


情景演绎:让英雄故事“活起来”
“隐秘的使命”“风沙中的坚守”“东方巨响”“星辰永驻”,科普团成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带来了精心筹备的“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主题情景剧,倾情演绎邓稼先为国铸剑,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的经典片段,将元勋们以身许国、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生动的情节、真挚的表演,让那段峥嵘岁月跨越时空,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以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星火传递:让精神力量“伴成长”
活动接近尾声,科普团成员和孩子们一起许下承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点亮科技强国梦想——强核报国,创新奉献!”孩子们还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我知道了原子弹是用算盘算出来的,以后我也要认真算数”“节约用电、垃圾分类,我也能支持环保”“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像邓稼先叔叔一样保护国家”。

此次儿童福利院科普系列活动,蔚蓝“小菜花”科普团充分发挥材料与化学的专业优势,以“自找苦吃”的精神主动担当,青年学子们俯身基层,通过多元形式,成功打造立体化、沉浸式的科普实践品牌。这不仅在孩童心中点燃了探索科学的火种,更让大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精彩篇章。
来源: 宁波大学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