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古镇位于盐城东台境内,坐落在古运盐河——串场河畔。古名小淘浦,成陆于新石器时代,汉初以煮盐入史,北宋时由“东陶”改名“安丰”,明代设安丰盐课司。这座静卧于苏北平原的明珠,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枯荣,每一处都承载着人文的深邃与厚重。


安丰古镇戏台

人文与历史的印记

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出任西溪盐官,率众筑起百里大堤以镇海潮、护盐田,这便是当地无人不晓的范公堤。堤成后,百姓将“东陶”易名为“安丰”,“安”与“丰”如一对镇尺,压住了这片盐渍浸润的沃野。自此,安丰气象渐变。堤西稻浪翻金,河网间小舟满载粮米穿梭;堤东盐灶星布,烟火缭绕处盐垛列阵垒成霜丘;七里街市鼎沸如潮,麻石板被人足车履打磨得温润如玉,市声与跫音此起彼伏交相回荡。

盐是安丰的骨血。自唐开元元年建制盐场,此地便成了煮海为霜的战场。明清鼎盛时,盐包堆积如山,盐船塞满漕河,五万灶丁在此劳作。流淌在盐工佝偻脊背上的汗水,结晶出千家店铺和近百座庙堂的繁华。王家巷内,清代徽商鲍致远斥资建造的鲍氏大楼巍然矗立,静诉昔日盐业帝国的辉煌。吴氏家祠门楣低垂,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在此吟诵“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的绝句,让盐民之苦在诗史中灼灼生光。

盐碱地亦生思想之花。明正德年间,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北上谒孔庙,立誓“孔子是人,我亦是人”,归乡后在安丰开设书院讲学。盐课司衙门原址仍在,清末盐官张仁芬在此严惩恶霸,传说他离任时百姓沿街设香案跪送,他脱靴留于“四圈门”以证清白,官靴庶成最重的道德砝码。戈湘岚故居“赏神骏斋”里,画案上墨痕犹存,这位称号为“笔底跸骝”的画马圣手,笔下骏马似仍在踏碎虚空。袁承业故居版刻木牍间,晚清出版家整理乡邦文献的灯火犹亮未熄。


古街牌楼

水韵与盐脉的共生

晨光初染串场河,碧水如练。这条开凿于唐代的母亲河,在安丰怀抱里舒展着千年不歇的身姿。绿柳垂烟拂过水面,老树虬枝在水影中勾画沧桑,将漕运盐船的往事与灌溉排洪的今朝揉进粼粼波光。在安时河交汇处,水面豁然开阔,相传薛仁贵为操练兵马而开凿的八卦水系遗址在此铺展,水流回环如卦象盘绕。月塘澄碧如镜,王艮曾在此讲学论道,“百姓日用即道”的宣言仿佛仍在波光间回响。与月塘静默相望的显卿古井,井栏绳痕深陷,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之高祖吴显卿凿此义井,缓解了盐民饮水之困,六七百年清泉不涸。


串场河风光带夜景

春深时节,五百亩芍药忽如云霞坠地,粉白嫣红的花浪随风起伏,暗香漫过田埂,农人笑说此花根可“养血柔肝,最解郁结”,恰似古镇盐碱荒滩终成花海的隐喻。四百年银杏树伫立镇西,与三百年五谷树结伴,当秋风吹黄银杏,五谷树的果实幻化出稻黍之形,膜拜者仿佛听见当地人更名“安丰”的祝祷。待暮色浸透街巷,古屋檐角挑起灯笼,将倒影投入串场河。河流忽而化作水墨长卷,堤柳垂金的柔枝拂过盐山灿玉的晶莹,唐代八卦水系的河道在夜色中隐现银光。草木幽深处,宿鸟归巢的扑翅声,应和着当年盐船收帆的欸乃。

安丰的水纹里刻着多重年轮——八卦阵的军事沟壑沉入碧波,显卿井的绳痕磨亮青石,月塘倒映的讲学身影化作星光,芍药开谢二十四番花信,古树年轮缠绕着七里盐霜……自然在此非野趣,而是盐民与海潮握手后签下的契约。当最后一缕天光隐没,河面渔火明灭如散落的星子,古镇在水的环抱中安然入眠,唯有波浪轻吻堤岸,讲述着永不褪色的传奇故事。

民俗与烟火的交汇

安丰的脉搏是在节庆中跳响的。正月十五的龙灯游过麻石街心,龙身起伏如海涛奔涌,龙珠翻飞似盐晶耀目,舞者草鞋踏响的节拍,依稀是当年盐工扛包登船的号子。中秋月圆时,月塘湾浮起荷花灯盏,烛火随波光荡漾,恍若盐船夜泊的渔火。盐课司衙门原址前,“盐官巡街”的皂靴踏着青石铿锵而至,头戴镂花金顶暖帽的“盐大使”展开税册,皂隶水火棍顿地有声,将游人拽回“两淮盐税甲天下”的鼎沸年代。

深巷里的光阴在指尖凝成永恒。一家麦秸画坊内,麦秆在烙铁下舒展如丝帛,熨烫、剪贴、镶嵌,渐次化作双面透光的“丹凤朝阳”。隔壁发绣馆幽深如古井,少女青丝经染晒劈理,在素绢上绣出“东方朔偷桃”的须眉纤毫,南宋“以发代线”的民间绝技,在盐碱地上绽出墨玉般光泽。蓝印花布的染缸漾着靛蓝涟漪,少妇将刻版压在土布上,刮浆时腕底生风,拓出“凤穿牡丹”浸入染液,展开便是一幅江南春晓图。


安丰麦秆画

至味江湖宴在暮色中开席。朱漆八仙桌上,“安丰六大碗”蒸腾着世代密码:“牛脚扁”蚕豆吸饱鱼汤,粉糯中沁出盐碱地的鲜醇;“无心白果肉”裹着水晶芡汁,演绎着“无心插柳”的传奇;五谷八卦汤里浮沉鲜香,盐民对天时的敬畏熬作羹汤;红烧野鲫鱼昂首朝客,范仲淹修堤时民工捧鱼相献的古礼,化作“年年有余”的祝祷。盐渍浸润的千年古镇,将“安”字揉进麦饼甜香,把“丰”字绣入青丝经纬。当三腊菜的辛烈灼过喉头、显卿井的甘泉漫过心田,方知这里是盐民与大海鏖战千年后,用血汗结晶出的一味人间清欢。

安丰的盐,结晶过范公堤的砖石,渗透过吴嘉纪的诗行,酿成过归乡游子的暖意。古街如长丝,将唐宋盐船、明清宅院、今日熙攘串成晶莹珠链。它从未凝固成标本,只是以千年不息的市声,表明着民安物丰的初心。(胡建新)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