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治疗领域,医生和患者常常面临一个困境:为什么有些肿瘤进展迅速、难以控制?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答案——一种名为FRMD6的蛋白可能是肺癌细胞的“隐形推手”,它通过激活关键信号通路加速肿瘤生长。这项发现不仅揭示了肺癌进展的新机制,更为开发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临床谜题:“坏蛋白”与肺癌患者的生存密码
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是什么在背后“操控”这一切?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临床样本数据,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FRMD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在75例肺鳞癌(LUSC)和94例肺腺癌(LUAD)患者中,FRMD6蛋白水平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LUSC:P=0.0054;LUAD:P=0.0330)。更直观的是,肺癌组织中FRMD6的含量比正常肺组织高出数倍(P<0.0001),就像“肿瘤越恶性,这种蛋白越‘活跃’”。

“这提示FRMD6可能是一个‘坏蛋白’,它的高表达相当于给肺癌细胞装上了‘加速器’。”研究负责人解释道。

实验室揭秘:从细胞到小鼠,锁定“促癌元凶”
为验证FRMD6的作用,团队在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追踪实验”:

细胞层面:在肺癌细胞中“人为增加”FRMD6后,细胞增殖速度提升近2倍,迁移能力增强(类似“癌细胞变得更‘好动’”);反之,减少FRMD6后,癌细胞的“扩张能力”显著下降,甚至难以形成克隆群落。
动物层面:给小鼠接种敲除FRMD6的肺癌细胞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放缓,最终形成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小40%,重量轻35%(P均<0.05)。更意外的是,天生缺乏FRMD6的小鼠,不仅体型瘦小,其器官和细胞中的“生长信号”也明显减弱,仿佛“失去了生长的动力”。
机制新解:FRMD6如何“打开”癌细胞的生长开关?
FRMD6为何能“助长”肺癌?研究发现,它的“秘密武器”是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这个通路被称为细胞生长的“总开关”,一旦开启,细胞会进入“疯狂复制模式”。

通俗比喻:如果mTOR通路是一个控制细胞生长的“闸门”,FRMD6就像“开门的钥匙”。通过共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团队观察到FRMD6能与mTOR通路中的核心分子(mTOR和S6K)“紧密结合”,就像钥匙插入锁孔,直接“拧开”了生长闸门,导致下游信号分子(如pS6K、pS6)被激活,最终加速癌细胞增殖。

更关键的是,肺癌患者样本中FRMD6的表达与pS6(mTOR通路激活的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开关效应”。

临床转化:从实验室到病床,还有多远?
这项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为肺癌治疗提供了两个“新方向”:

精准预后工具:通过检测FRMD6水平,医生可更准确判断患者预后风险,比如对高表达患者加强随访或选择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潜在药物靶点:如果能开发出特异性抑制FRMD6的药物,就像“拔掉钥匙”,可能阻断mTOR通路过度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临床上已有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未来或可探索“FRMD6抑制剂+mTOR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增强疗效。
不过,研究也指出了需要突破的难点:FRMD6在肺癌中是“促癌基因”,但在乳腺癌、前列腺癌中却被报道为“抑癌基因”,这种“双面性”提示其作用机制具有组织特异性,需进一步研究差异原因;此外,临床样本量较小,需更大规模队列验证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

未来展望:破解“蛋白密码”,为肺癌治疗“添新招”
“FRMD6的发现,就像找到了肺癌细胞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计划深入探索FRMD6与mTOR通路相互作用的具体分子细节,开发针对FRMD6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在更大规模的临床样本中验证其预后价值。

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通过血液检测FRMD6水平来评估病情,或使用靶向药物精准“关闭”癌细胞的生长开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来源: 医学前沿Front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