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关于菌群移植干预肥胖与糖尿病的循证指南正式发布。由 广东省肥胖糖尿病专科联盟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 共同制定的《菌群移植干预肥胖糖尿病专家共识》,明确提出:肠道菌群移植(FMT)可作为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与代谢功能。

这份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代谢疾病微生态干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专家指出,肥胖与糖尿病不仅源于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更与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厚壁菌门比例升高、拟杆菌门下降,使能量吸收效率增加、脂肪合成增强,形成“同样吃、却更胖”的生理状态。而菌群移植通过恢复菌群多样性与代谢功能,可帮助代谢系统重新“校准”。

在机制层面,FMT 通过三条通路发挥作用:其一,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改善肠道屏障、减少炎症;其二,调节胆汁酸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其三,影响肠道激素分泌,促进食欲调控。临床研究显示,接受 FMT 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 5%~10%,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改善。

共识提出,菌群移植的治疗流程包括供体筛查、菌液制备、移植实施及随访监测。供体筛查尤为关键,需排除病毒、耐药菌及代谢异常,合格率不足 10%。推荐采用洗涤型菌群制剂(WMT),以提升安全性与定植效果。治疗方式以胶囊口服或结肠灌注为主,每疗程 4 至 8 周,视患者代谢改善情况可适当重复。

除了治疗层面,专家还提出了“微生态生活干预”的理念——FMT 并非孤立疗法,而应与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并行。研究发现,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能显著提高菌群定植率,规律作息与运动有助于维持微生态稳定。换言之,菌群移植是代谢重建的起点,而生活方式才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共识还提出“自体菌群保存(Auto-FMT)”的新思路。即在体重正常时期采集自身菌群样本,未来可作为减重或糖代谢异常后的“生态备份”,用于恢复原始菌群结构。这一策略兼顾安全性与个体特异性,被视为微生态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专家指出,未来 FMT 的发展将走向“精准与可控”。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识别代谢相关菌群标志物,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疗效,医生可制定个体化“菌方”,实现真正的精准代谢干预。

这份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意味着肠道微生态疗法正式进入代谢病管理体系,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肥胖与糖尿病——它们不只是能量问题,更是“生态问题”。当医学开始从微生物的角度审视代谢,我们或许正站在一场治疗革命的起点。

参考文献

广东省肥胖糖尿病专科联盟,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 菌群移植干预肥胖糖尿病专家共识. 《华南预防医学》, 2022, 48(10): 1125–1133.

来源: 菌群移植干预肥胖糖尿病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