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肠道里的细菌不仅帮你消化食物,还可能悄悄影响癌症治疗的效果。近日,河北中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Medicine》发表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肝肠轴”秘密:肝癌患者肠道内一种名为Akkermansia muciniphila(A. muciniphila)的有益细菌减少时,抗PD-1免疫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他们找到的“解药”,竟是一种临床常用药——双氢青蒿素(DHA)。
研究背景:肝癌免疫治疗的“拦路虎”
肝癌是全球第三大致命癌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近年来,抗PD-1免疫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新希望,但遗憾的是,仅15%-20%的患者能从中获益。“就像钥匙打不开生锈的锁,免疫细胞明明能攻击癌细胞,却被肿瘤微环境‘困住’了。”研究团队解释,此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拦路虎”之一,尤其是A. muciniphila这种能增强免疫力的细菌,在肝癌患者肠道中常常“数量不足”。
新发现:YAP1蛋白是关键“调节器”
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肝癌细胞中一种名为YAP1的蛋白(一种过度活跃的致癌蛋白)是破坏“肝肠和谐”的“元凶”。它会像“捣蛋鬼”一样打乱肝脏的胆汁酸代谢,导致肠道内A. muciniphila无法正常生长。更糟的是,单独使用抗PD-1治疗时,YAP1会变得更活跃,进一步“打压”这种有益菌,形成恶性循环。
实验验证:DHA+抗PD-1,肿瘤缩小40%
为了打破这个循环,团队想到了DHA——青蒿素的衍生物,原本用于治疗疟疾。实验显示,DHA能精准“抑制”YAP1的活性,就像给过度活跃的蛋白“踩刹车”。在肝癌小鼠模型中,DHA联合抗PD-1治疗后:
- 肿瘤体积缩小: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3.89±0.6 mm³)比单独抗PD-1组(6.31±0.68 mm³)缩小近40%;
- 免疫细胞“激活”:肿瘤微环境中能攻击癌细胞的CD8⁺ T细胞数量增加1.8倍,且分泌的“抗癌因子”IFN-γ提升25%;
- 肠道菌群恢复:A. muciniphila的数量显著回升,而抑制免疫力的炎症因子IL-10减少30%。
更关键的是,当直接给小鼠补充A. muciniphila时,也能达到类似效果。这说明,这种肠道细菌是增强免疫治疗的“好帮手”。
临床意义:老药新用,或成肝癌治疗“助推器”
“DHA是FDA批准的老药,安全性已得到验证,联合抗PD-1治疗可能成为低成本、易推广的方案。”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计划开展临床试验,探索DHA联合免疫治疗在肝癌患者中的效果。此外,通过检测肠道A. muciniphila的数量,或许能提前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实现“精准医疗”。
不过研究也指出,目前成果仅基于动物模型,人体肠道菌群更复杂,还需更多研究验证。但这一发现为“肝肠轴”调控肝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原来“养”好肠道细菌,真的能帮免疫细胞“解锁”抗癌能力!
来源: 医学前沿FrontMed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Engineering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