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45岁的唐先生,他一直把便血当成“痔疮”,一拖就是一年多,直到熬不下去了,才到宁乡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过内镜和病理检查,一纸诊断书让他瞬间“瘫软”,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



“如果早点来检查就……”诊室里,他哽咽着说不出后半句,这句话,医生说听过太多太多次,便血,是身体最后一次警告,而很多人,都错过了这个最后的红灯。

一、便血≠痔疮!这些症状或暗藏“癌信号”

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常与痔疮混淆,唐先生的“便血”看似普通,但结合其他蛛丝马迹,实则暗藏凶险。

1、便血特点不同

痔疮便血多为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肠癌便血常呈暗红色或混有黏液,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

2、全身症状警示

若出现体重骤降、贫血、腹痛或腹部肿块,需高度警惕肠道肿瘤。

3、直乙交界癌的凶险性

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癌变(直乙交界癌)恶性程度较高,易通过淋巴或血液转移,中分化腺癌虽恶性度适中,但若延误治疗,可能进展至晚期。

二、肠癌为何盯上年轻人?这些高危因素要避开

唐先生的确诊并非偶然,现代人高脂饮食、久坐、肥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正在拉低肠癌的发病年龄,遗传因素、慢性肠道炎症也是高危诱因。

三、早筛早诊是关键!这些检查能救命

肠癌若能在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唐先生的病例警示我们:肠镜检查是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肠镜筛查,高危人群更需警惕,有家族史、长期便血、排便异常者应尽早检查。

四、预防肠癌,从日常做起

1、饮食调整

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

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降低肠道炎症风险。

3、戒烟限酒

烟酒是明确的致癌因素。

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邓意主任提醒:

便血不是小事,肠道肿瘤可能悄然而至。早期肠癌治愈率高,但很多人因忽视症状或恐惧检查而延误治疗。定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抵御肠癌的最佳武器,如果出现便血、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请尽早到医院检查。

肠道健康,关乎生命,别让“自以为是”成为健康杀手!

来源:宁乡市中医医院 内镜中心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宁乡市中医医院 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