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虽无形,却蕴含改变世界的力量:它助力蝙蝠黑夜捕猎,帮助人类探测深海岩层,更催生了让物体“消失”的声隐身黑科技。下面一同揭开声波与声隐身的面纱。

声波的“性格”由频率主导,低频声波如“长跑健将”,波长更长、传播远,能绕开障碍,像地震波可穿透地壳;高频声波似“精准射手”,方向性强、细节清晰,适合近距离探测。它还具有反射折射特性,遇不同介质界面会反弹,这是探测核心。

人类的声波探测技术,正是向大自然“偷师”。蝙蝠每秒发射200次超声波,凭反射信号0.1秒内锁定猎物,在黑暗中精准捕猎。

受此启发,人类发明声呐,作为舰船“水下眼睛”,探测千米外目标;同时还利用声音的特性实现声波隐身。

声隐身技术通过“吸声、绕声、消声”三大原理实现,纺织材料作为“功能载体”与“衔接纽带”,贯穿“材料-结构-应用”全流程,发挥关键作用:

1. 吸声:转化声波能量

核心是通过纺织材料将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其吸声性能依赖“纤维原料-纺织结构-场景需求”的匹配:

原料层面,聚酯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等通过自身弹性、耐温性等特性,决定材料基础吸声潜力;

结构层面,经针刺、非织造等工艺加工成多孔毡、梯度层压等结构,延长声波传播路径,如消声室楔形吸音棉;

应用层面,潜艇消声瓦以针刺玻璃纤维毡、聚酯纤维毡为吸声核心(孔隙率超80%),芳纶混纺毡提升深海稳定性,玻璃纤维布实现层间贴合,通过梯度或复合结构实现精准降噪。

2. 绕声:支撑超材料实用化

纺织材料作为“结构基底”实现声音绕着跑:

以玻璃纤维布、碳纤维织物为基底,固定聚氯乙烯等超材料单元,形成稳定复合结构;凭借柔性适配复杂曲面(如机械降噪罩),声学黑洞外层用芳纶布实现防护与辅助吸声,保障“声波绕走”落地。

3. 消声:优化主动降噪效能

舰船主动消声系统的发射器周围,会铺设阻燃、耐腐的纺织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织物),一方面保护电子发射器免受海水、盐雾侵蚀,另一方面通过纺织材料的阻尼特性,减少舰船自身机械振动对声波发射的干扰,确保反相声波的频率与相位精准,实现“设备防护-声波精准抵消-舰船隐身”的协同。

从蝙蝠捕猎到潜艇隐身,纺织材料始终串联声隐身技术的“材料研发-结构设计-终端应用”,让声波物理规律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场景,成为声隐身技术落地的关键支撑。

作者:曹根阳 武汉纺织大学

责编:刘丹

来源: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