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贴秋膘”,不少家长都熟悉。天气逐渐寒冷,吃口热乎饭菜、喝碗热汤刻在了国人的骨子里。于是炖鸡、敖骨汤、鱼汤轮番上阵,就怕孩子吃不好。
可家长忽略了现在的孩子活动量明显减少,排队待完成的各科作业、各种兴趣爱好班,孩子哪里还能挤出足够的时间来运动消化呢?于是这么猛猛补进去的营养,全都转化成了囤在腰间、肚子、四肢以及内脏里的脂肪。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逐年上升,很多都是因为“过度秋补”“饮食不节制”导致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只是“外形胖一点”,还会悄悄伤害他们的心理、性格和身体健康。
今天就分享一下,为什么说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巨大,一起来看看吧~
肥胖,不止不好看,更有隐形“伤害”
1、久被嘲笑,不自信,自卑敏感
胖一点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同学玩笑的对象,“小胖墩”“胖子”等外号,看似玩笑,但却像一根根刺扎进孩子的心里。
慢慢的不敢照镜子、不敢与瘦的同学走在一起,买衣服只敢买宽松肥大的衣服,以期望能遮住自己的肉;害怕上体育课,因为跑不动会被嘲笑等等。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非常不自信,对孩子的心理打击非常大,慢慢就不再敞开心扉,只内耗自己。
2、发育受影响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过度肥胖会打乱正常发育节奏。
比如女孩可能会提前来月经,男生可能会出现乳房发育的情况;有的孩子因为体重太重,会出现走路时膝盖内扣,甚至出现扁平足,跑跳时总会喊腿疼。慢慢地就不爱运动。
3、性格上开朗变内向
很多胖小孩小时候其实是很开朗的,但因为总是被嘲笑、被排斥,慢慢就变了。
以前开朗小话痨,现在宅家不说话,以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现在放学就回家玩手机。“只要不出去,就不会被笑话”,甚至故意疏远朋友,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有的孩子还会用吃来缓解情绪——越不开心就越想吃零食,越吃越胖,陷入“肥胖-自卑-更胖”的恶性循环。
4、身体留下健康隐患
儿童青少年肥胖对身体的伤害是“看得见+看不见”的,更严重的是儿童时期的肥胖如果不纠正,成年后得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看得见的是“容易累”,走几步就喘气,上楼梯要歇好几次,上课容易犯困;
看不见的是悄悄埋下的“健康雷”:
胖孩子更容易得高血压、高血糖
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查出了脂肪肝;
还有的孩子因为脖子后面,腋窝下的皮肤变黑,总被误以为“不爱干净”,其实是肥胖导致的“黑棘皮症”。

减肥不节食,这样做更易坚持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胖子,第一反应是“少吃点”,不让吃零食、晚饭只让喝粥,可这样不仅容易让孩子饿肚子、影响发育,还会让孩子更反感“减肥”。

其实儿童青少年减肥的核心是“调整习惯”,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多余脂肪,这3个方法简单好执行,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做:
1、巧贴秋膘,吃饱不囤肉
秋天不用完全不吃肉,而是换种补法:
比如把红烧肉换成清蒸鱼、烤鸡胸肉,把油炸丸子换成蔬菜肉丸;
每天保证1份蔬菜(比如西蓝花、菠菜)、1份水果(苹果、橙子,别吃太多高糖的芒果、荔枝);
主食里加一把杂粮,这样既能补营养,又不容易胖。
还要注意躲掉“隐形糖”:
少喝可乐、奶茶,换成温水或无糖豆浆;
零食别选薯片、饼干,换成煮玉米、煮鸡蛋,原味坚果(一天一小把)。
家长不用刻意“禁止”孩子吃喜欢的食物,比如每周让孩子吃一次汉堡、一次冰淇淋,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也不会让孩子因为“被限制”而偷偷吃更多。
2、做喜欢的运动,玩着玩着就瘦了
别强迫孩子去跑步、跳绳。如果孩子觉得“运动是任务”,肯定坚持不下来。不如选孩子感兴趣的运动,每天玩20-30分钟,既能动起来,又能增进亲子感情。
关键是每天动一动。学校离得近就走路去,放学回家别马上坐沙发,周末别总宅家,去公园放风筝、骑车、打球,让孩子在玩中消耗热量。

3、睡够觉也能帮助减肥
现在很多孩子胖,和久坐玩手机看屏幕有关。放学回家就抱着平板,吃饭时也看动画片,一天七八个小时坐着,热量根本消化不掉,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屏幕时间,比如每天只能看1小时动画,写完作业才能玩20分钟游戏,其他时间把平板、手机收起来,一起散步、广场舞、或者跑步。
另外,睡够觉也很重要。医生说孩子睡不好会影响“瘦素”分泌,睡不够就容易饿,想吃更多零食。小学生每天要睡10小时,初中生睡9小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定个“睡觉时间表”,比如晚上8点半洗漱,9点关灯,早上7点起床,保证充足睡眠,帮身体维持好代谢。

帮娃减肥,家长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其实孩子不怕胖,怕的是家长的“嫌弃”——有的家长总说“你看你胖的,没人喜欢你”,这些话比别人的嘲笑更伤孩子。真正帮孩子减肥,应该是家长陪着一起改变,比如和孩子一起吃健康的饭菜,而不是自己吃红烧肉,让孩子喝粥,和孩子一起运动,而不是坐在沙发上喊“你快去跑步”。
秋天“贴秋膘”的初衷是“补营养、好过冬”,咱们只要把猛补改成巧补,把久坐改成多动,就能让孩子既补到营养,又不囤多余脂肪,未来年春天的生长做好充足准备~
来源: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