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海边,很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光着脚在海滩上走。如果天气不是太冷,光着脚在海水里跑跑跳跳也特别舒服。

但假如你去的地方周围有礁石,在接近礁石区的时候,一定要穿上正经的鞋子(不要是拖鞋这样底很薄的鞋子),因为在这些地方,藏着一种非常致命的鱼,一不小心踩到它们,是有可能被毒死的。

伪装大师

海边这类有毒的鱼叫毒鲉。它们的外形和一般的鱼看起来很不一样,更像是一块礁石。所以这类鱼又被称作“石头鱼”。

看到这样的外形,估计你也能猜到,这些鱼非常擅长伏击。

一种毒鲉,图片来源:Wikipedia

平时毒鲉就趴在海底的礁石堆里一动不动,把自己伪装成一块石头,等有小鱼靠近,它们就会瞬间张开大嘴,利用嘴巴张开时候产生的真空区域制造出强大的吸力,把小鱼吸进肚子里。

这个攻击过程在眨眼间就能完成,所以这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石头”,其实是“小鱼杀手”。

更可怕的是,它们也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当然不是说这些鱼能把人吃掉了,毕竟石头鱼体型不算大,最大的也就40厘米,想把人吞下去是不可能的。对人类构成威胁的,是它们的毒刺。

剧毒的石头鱼

因为毒鲉主要是趴在海底伏击猎物,所以为了防止其他动物从它们的背后发动突袭,它们的背后长出了十几根毒刺,如果有动物“胆敢”从后面偷袭,这些毒针受到挤压,就会释放出剧毒的毒液。

这些毒液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肌肉毒素等等。它们会引起一系列反应。

比如有些神经毒素会人阻断心脏的平滑肌神经受体,扰乱心率,有些神经毒素能够让人的肌肉瘫痪,无法行动,溶血性毒素则会破坏血红细胞,影响身体的氧气输送。

听起来很致命对吧?它们也确实夺走过人类的性命。

比如1915年澳大利亚就有人因为不小心踩到毒鲉中毒身亡。2010年日本冲绳,又有一位潜水教练不小心踩到毒鲉,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就丢掉了性命。

毒性最强的玫瑰毒鲉,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在毒鲉家族中毒性最强的要数玫瑰毒鲉了,这种鱼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海域。在日本冲绳就特别常见,当时潜水教练踩中的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毒鲉。

在我们国家南方海边,也有玫瑰毒鲉分布,所以在这些海域有礁石的区域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玫瑰毒鲉的分布,在我们国家南方也能见到。图片来源:fishbase

不过好在,被毒鲉刺伤致死的事件并不算多。

这主要是因为石头鱼并不会用毒刺主动攻击人类,所有的中毒事件都是人类不小心踩到或者按到了它们。

还有,毒鲉的毒素分别储存在不同毒刺的根部,如果一不小心踩中了一两根毒刺,里面的毒液会让你非常疼,但一般不会致命。

再加上现在已经有了对抗毒鲉毒素的血清,所以在被刺伤之后及时治疗也可以保住性命。

万一被刺伤了怎么办

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被石头鱼刺伤并不会致命,但如果不幸被石头鱼刺伤了,可不能掉以轻心。

假如不慎被石头鱼刺伤了,应该尽快回到安全的地方,然后用热水浸泡或者热敷被刺伤的区域周边。石头鱼毒素中的一些蛋白质在受热后会变性,热敷能够减少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热敷的温度不用太高(太高了人也受不了),可以用42度左右的热水加热20分钟,或者49度的热水加热10分钟,52度的热水加热2分钟。

处理完毕之后,还是要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餐桌上的美食

对了,顺便告诉你,虽然毒鲉身怀剧毒,但据说它们非常美味。

这么毒的鱼竟然可以吃?

没错,而且它们甚至比河豚要安全。

河豚这样的鱼,血液和内脏里都有剧毒,处理起来需要非常小心(养殖河豚的毒性会更低)。

而石头鱼的毒素主要聚集在它们背鳍下面的毒腺里,它们的血液和肉里是没有毒的。所以只要把毒腺去除掉,就可以放心吃了。

在南方的海鲜市场你就有可能遇见这种鱼,如果有机会遇见它们,而且钱包允许的话(它们一般比较贵),那不妨尝一尝这种美味吧。

参考文献:

[1] https://oceanconservancy.org/blog/2020/01/22/stonefish/

[2] Jurat, D. R., Copson, D. G., & Wood, F. M. (2019). First aid protocols for Stonefish stings: A burn’s risk case study. Burns Open, 3(4), 147-149.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代丽 科普作者 高级工程师

审核丨张珊珊 海洋生态学博士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