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来,湖南的曾女士(化名)一直被一个“掉下来的肉疙瘩”困扰,从最初的轻微脱出到后来的无法自行回纳,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近日,她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通过一次精密的盆底重建手术,终于卸下了这个沉重的“包袱”。
29年脱垂困扰,57岁曾女士终获新生
57岁的曾女士,她的烦恼始于29年前。自从1996年生下孩子后,她就发现外阴偶尔会脱出一个约2厘米大小的肿物。通常在长时间行走或剧烈咳嗽后出现,但平躺休息后又能自己缩回去。当时没有尿频尿急,也没有漏尿的情况,她便没有太在意。
然而,时间并没有让这个问题消失。大约从8年前开始,曾女士发现自己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出现轻微的漏尿。
更让她担忧的是,近4年来,那个脱出的肿物明显变大了,直径达到了5厘米左右,长时间走路就会掉出来,而且休息后也无法自行回去了,需要用手推才能复位。但即便是推回去了,只要一站直行走,肿物又很容易再次脱出。
这种反复的下坠感、异物感以及日益严重的漏尿,让曾女士的日常生活备受煎熬。最终,她下定决心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陈婵主任处求诊。

陈婵主任医师接诊后,经过详细的盆底评估,诊断结果远比曾女士想象的要严重: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脱垂(POP-Q评分)IV度;阴道前后壁膨出伴膀胱及直肠脱垂III度。
2.压力性尿失禁II度。
这意味着,曾女士的子宫、膀胱、直肠都因为盆底支撑结构的极度松弛而严重脱垂,并且存在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不自主漏尿的情况。
面对曾女士复杂的病情,陈婵主任医师及其团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前路全盆底重建术伴网片置入+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一次复合手术,不仅移除了脱垂的子宫,更利用一张特殊的“网片”为曾女士受损的盆底重新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吊床”,同时解决了她漏尿的问题。术后,曾女士恢复良好,困扰她二十多年的脱垂和漏尿烦恼,终于被这张小小的“网片”解决了。

(▲陈婵主任手术照)
这是一个典型的、极为复杂的重度盆底功能障碍病例。盆腔内多个核心器官均发生重度脱垂,解剖结构已发生严重改变。对于如此严重的病情,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是唯一能根本性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案。然而,手术的难度与风险也远高于普通脱垂病例。
陈婵主任科普时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1.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像一张“吊床”,由肌肉、韧带和筋膜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当支撑结构受损(如分娩、衰老、慢性咳嗽等),会导致器官脱垂或功能异常,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OP)。
①典型症状:阴道肿物脱出、漏尿(咳嗽/大笑时加重)、排尿/排便困难、性生活不适等。
②分度:根据POP-Q评分分为0-IV度,曾女士的IV度脱垂意味着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口外。
2.为何中老年女性高发?
①妊娠与分娩:尤其是难产、多产,易损伤盆底肌纤维;
②衰老:雌激素下降导致组织萎缩;
③慢性腹压增加:如长期便秘、咳嗽、肥胖;
等等。
3.高难度的复合式盆底重建手术
面对这一复杂挑战,陈婵主任医师团队为曾女士实施了一套组合式手术方案:
①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于已完成生育、且子宫重度脱垂的患者,切除子宫是根除子宫脱垂这一病因的直接方式。
②经前路全盆底重建术伴网片置入(核心难点):
这是整个手术体系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其核心在于利用一张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制医用聚丙烯网片,为坍塌的盆底构建一个全新的、坚固的力学支撑结构。
在重度脱垂患者体内,原有的韧带、筋膜等天然“悬挂点”已因长期牵拉而变得薄弱甚至缺损。因此,手术的决胜关键,在于如何将这张网片精准地锚定在盆腔内最牢固的解剖位置上。
主刀医生需要经由阴道这一天然腔道,在视野和操作空间都极为受限的深部区域,凭借精湛的阴式手术技巧与对盆底三维解剖的深刻理解,完成一系列精密操作:既要将网片如同“内置吊床”般稳妥固定,实现将膀胱、直肠等脱垂器官复位并牢固“托举”回生理位置;同时,还必须精准恢复阴道的正常轴向与深度,以最大限度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风险。
这一步骤直接决定了中、前盆腔缺陷的修复效果。相较于传统单纯依靠自身组织缝合的术式,这种重建技术提供了有力的额外支撑,从而显著降低了重度及复发性脱垂的术后复发率。
③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这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术式。通过将一条窄窄的吊带无张力地放置在尿道中段下方,当腹压增加时,吊带会产生向上的压力,抵消对尿道的冲击力,从而有效防止漏尿。
④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一步加固和修复阴道前壁(支撑膀胱)和后壁(支撑直肠)的薄弱区域。
这台手术的成功,代表着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在处理极端复杂盆底重建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它要求主刀医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盆底解剖学知识、精湛的阴式手术技巧,更需要对整体盆底结构和力学平衡有深刻的理解。
手术的顺利结束,像一把钥匙为曾女士打开了久违的“新生活”——曾经被漏尿尴尬、盆腔坠胀折磨得不敢出门、睡不安稳的日子,终于彻底翻篇。
如今她不仅彻底告别了漏尿的烦恼,也没有了脱垂,下腹再没了那种沉甸甸的坠胀感。“就像卸下了压在身上好几年的重担,现在浑身都轻松!”曾女士笑着说,眼里闪着光,“是陈主任给了我重新拥抱生活的机会,现在的每一天,都觉得特别踏实、幸福。
但陈婵主任强调,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后,系统性的术后康复与严格随访至关重要。盆底疾病应早诊早治,当出现轻度脱垂或漏尿时,通过盆底康复等手段可能避免手术。
一旦发展到如曾女士般的重度阶段,不仅手术难度和风险倍增,患者承受的痛苦也更大。如有相关症状,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黄凯凤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黄凯凤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