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水族馆中见到过仿生鱼吗?
这种采用了“软体”结构的仿生魔鬼鱼,已经骗过了很多鱼群,不知道若将它们投放到水族馆,人类是否也无法认出它们的机器人身份呢?
名称:文鳐
研发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形态:仿生魔鬼鱼(蝠鲼)
体型:翼展1米,体重达35斤
特长:在水中灵活游动,能够骗过鱼群
应用前景:远洋捕捞、深海勘探等
突破性:同时具备共融性、超仿生、隐身性三大优势
这种机器“文鳐”的内部空间特别大,因此研究人员往里面“塞入”了多款高精度传感器,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从声呐测扫设备到水下成像系统,应有尽有。
这些设备给予了机器仿生鱼强大的探测能力,它们既能描绘海洋的地形地貌,也能跟踪、监视鱼群情况!它的监测距离可达水下300米!
这次研究人员在造仿生鱼时还特别注重外观、游动姿态方面的拟真,这种仿生鱼甚至可以与活鱼互动,也可以模仿活鱼,做出转弯、360度翻滚、回旋等动作,水下续航时间可达3个小时以上。
这种兼备实用价值与观赏性的仿生鱼未来将在海洋科学、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重要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有被什么很像活物的机器人骗过,吓过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 蝌蚪五线谱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蝌蚪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