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擤鼻涕后感觉耳朵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久久无法缓解;吞咽、打哈欠时听到“咔嗒”声;周围气压变化时(坐动车过隧道/坐飞机升降)出现耳内胀痛……

今天就带你了解“中耳”的唯一通道——咽鼓管。

01.解 剖 结 构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一条狭窄管道。

02.主 要 功 能

1、平衡气压:这是它最重要的工作!当您吞咽、打哈欠时,它会瞬间打开,让空气进出,确保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一致。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我们才能听清声音。

2、引流液体:将中耳产生的少量液体引流到鼻咽部。

3、防止感染: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鼻咽部的细菌和分泌物逆行进入中耳。

03.什么是“调节阀”失灵——咽鼓管功能紊乱

当咽鼓管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常打开或关闭时,就会发生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情况是持续关闭,导致:

· 中耳里的空气被吸收,形成负压(类似抽真空)。

· 鼓膜被向内吸,变得僵硬,无法正常振动。

· 严重时,负压会把鼻腔里的组织液“吸”过来,导致中耳积水,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04

你可能会有哪些感觉?(常见症状)

1、耳闷胀感、堵塞感:感觉耳朵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或者耳朵进水了一样。

2、听力下降或感觉声音遥远:像隔着一堵墙听声音。

3、耳鸣:在吞咽或打哈欠时,耳朵里出现pingpong或咔嗒声。

4、耳痛:擤鼻涕时出现耳内胀痛,打哈欠后缓解。

5、“自听增强”: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或说话声特别响。

05.为什么会失灵?(常见病因)

1.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鼻窦炎,导致鼻腔和咽鼓管黏膜发炎肿胀。

2.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会引起黏膜水肿。

3. 鼻咽部解剖结构异常:如腺样体肥大(尤其在儿童中)、鼻咽新生物等。

4. 气压损伤:乘坐飞机(尤其在降落时)、潜水、登山时,气压急剧变化。

5.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鼻咽部,刺激咽鼓管咽口。

6.吸烟:烟雾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

06.如何让“调节阀”重新工作?(治疗与自我护理)

您可以尝试的自我缓解方法

1. 多做动作:频繁地吞咽、打哈欠、咀嚼口香糖。这些动作能帮助主动打开咽鼓管。

2. 捏鼻鼓气法:

步骤:深吸一口气 → 用手指捏紧鼻子 → 闭紧嘴巴 → 轻柔而缓慢地向鼻腔和耳朵方向鼓气,直到感觉耳朵“噗”的一声通了。

警告!务必轻柔! 用力过猛可能损伤鼓膜。感冒流脓涕或鼻炎急性发作时避免使用,以防将细菌吹入中耳。

3. 保持水分与湿度:多喝水,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稀释黏液。

4.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耳朵和鼻子周围,有助于缓解肿胀和不适。

如果自我护理无效,请咨询耳鼻喉科医生。

07.何时应该去看医生?

· 症状持续超过1周且自行缓解无效。

· 出现剧烈耳痛。

· 听力明显下降。

· 耳朵有流脓、流血等现象。

· 伴有持续头晕或面部麻木。

咽鼓管功能紊乱就像耳朵得了一场“感冒”,虽然难受,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防可治的。从改变生活习惯和简单的自我护理开始,如果问题持续,现代医学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来源: 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