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刘奶奶饱受颈椎病困扰,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让她对手术望而却步,但保守治疗却效果甚微,肩颈部的剧痛、四肢的麻木乏力让她寸步难行。日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刘浩教授团队的帮助下,刘奶奶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当天就能下床,一个半月后已能自由行走。经查阅相关报道,85岁的刘奶奶是目前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据了解,刘奶奶在两年前开始出现颈肩疼痛,一年前开始四肢乏力、麻木,最近两个月病情急剧加重,行走困难,经过药物和物理治疗,病情均未见明显好转。今年7月,刘奶奶到华西医院就诊,确诊为“颈4/5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刘奶奶的情况,刘浩教授团队在传统治疗和手术治疗中进行权衡。“当时我们全家都担心,妈妈这么大年纪,手术万一出问题怎么办?”刘奶奶的女儿回忆道,“但医生团队给了我们信心。”
通过二十年的临床实践,刘浩教授团队发现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而言,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更具优势。“患者只需短期佩戴颈托,可更快回归正常生活;人工椎间盘支撑椎间隙,彻底规避内固定松动或移位等并发症问题,确保长期稳定。”据悉,2024年团队通过伦理审批,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截至目前已完成12例,术后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面对刘奶奶的情况,刘浩教授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评估后最终敲定个性化微创手术计划,决定行颈4/5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历时约1小时,出血量不足20毫升,术后,刘奶奶的麻木和乏力症状迅速缓解,护理团队指导她佩戴颈托,进行床边站立和行走训练,恢复速度也超出预期,术后2个月随访,恢复情况良好。“现在我能自己散步了,感觉像年轻了十岁。”她笑着说。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人颈椎病发病率超50%,但许多人将疼痛视为“正常衰老”,或畏惧手术,延误治疗,导致不能正常生活。“早诊早治,避免脊髓、神经不可逆损伤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刘浩教授表示,刘奶奶的案例刷新了高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纪录,也证明随着微创操作技术的进步,老年患者完全有机会通过手术改善生活。
来源: 成都发布、成都日报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四川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