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女士在家不小心滑了一跤,左脚踝骨折,经过精心治疗,骨头长好了,大家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事就过去了。
但是,今年5月李女士因走路左脚崴一下,再次出现骨折,就诊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团队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帮助她快速康复。
研究表明,“第一次骨折”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红色警报!它很可能意味着老人的骨头已经变得像“脆饼干”一样(骨质疏松),接下来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大幅增加,这就是可怕的“折上折”。
为什么要重视“第一次骨折”?
一、它是骨质疏松的“报警器”
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来说,在轻微外力作用下(比如平地跌倒,甚至咳嗽)就发生的骨折,常见手腕、脚踝,肩、髋、脊柱,往往不是因为外力太大,而是骨头本身已经变脆了——这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所有第一次脆性骨折实际上是身体在拼命告诉你:骨头出大问题了!

(▲AI图)
二、“折上折”风险聚升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的病人,在接下来的1-2年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风险是普通病人的2-5倍,甚至更高。所有第一次骨折后,绝不能只治骨折,必须马上启动“骨折后管理”——查骨密度、找原因、平风险,这是预防灾难性后果的最后时机。
1. 查骨密度: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2. 找原因:医生会排除其他导致骨头变脆的疾病或药物影响;
3. 评估风险:医生会评估您未来再骨折的风险有多大。
中西医协同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一、基础营养保障
1. 保证充足的钙(奶制品、豆制品、深绿叶菜)和维生素D(晒太阳、鱼肝油、蛋黄)。光靠饮食不够时,需要按医嘱补充。
2.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戒烟限酒:烟酒都会伤害骨头。
3. 活血强筋:当归田七鸡汤(少量),乌鸡半只+当归片10克+田七粉3克(后下),炖汤。

(▲AI图)
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地舒单抗等,作用是阻止骨头继续快速丢失。(注意: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中医活血化瘀、强筋健骨药物治疗
常用药如当归、丹参、三七、骨碎补。
四、中医护理操作
穴位按摩肾俞穴、足三里附近区域,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折?
除了在出现骨折后的治疗与护理,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倍加小心:
1. 防跌倒:清除地上杂物、电线;保证光线充足(尤其起夜通道);浴室、马桶旁安装扶手,铺防滑垫;楼梯稳固有扶手。
2. 看清路:定期检查视力,佩戴合适的眼镜。走路不稳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选择防滑、合脚、有支撑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磨损严重的鞋。
3. 练太极拳:舒缓流畅,能显著增强平衡力,预防跌倒。

(▲AI图)
专家提醒
骨伤三科(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提醒:第一次脆性骨折是“骨头求救”的信号,抓住骨折后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避免“折上折”,保护中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此外,骨质疏松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感觉不痛了就擅自停药,否则前功尽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符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