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杨梅
单位:英德市人民医院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1].检验科经常被问,尿酸是什么,尿酸是测血还是尿?报告“尿酸”这一项后面跟着一个向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要注意什么?作为每天与各种化验指标打交道的检验人,今天我就带您深入了解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指标——尿酸。
一、 尿酸的“来龙去脉”:一场精密的平衡
尿酸是我们身体里一种生化物质,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是朋友也是一个没有用的废品。要理解高尿酸,我们首先要明白尿酸在身体里是如何代谢的。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城市的供水系统:
· 来源(进水口):尿酸从哪里来?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
1. 内源性尿酸(80%):由我们身体里的核酸分解代谢而来。
2. 外源性尿酸(20%):这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高果糖饮料,特别是肉类、动物内脏、海鲜以及浓肉汤等富含嘌呤,它们被消化吸收后,转化为尿酸。
· 去路(出水口):尿酸到哪里去?
1. 肾脏排泄(约2/3):绝大部分尿酸会溶解在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等复杂过程,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这是尿酸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2. 肠道排泄(约1/3):一小部分尿酸会随胆汁进入肠道,被肠道内的细菌分解,随粪便排出。
健康的关键在于“进”与“出”的平衡。 当每天产生的尿酸和排出的尿酸量相对平衡时,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能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二、 平衡的打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序章”
当“进水”太多(来源过多)或“出水”不畅(排泄减少),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超标,这就形成了高尿酸血症。
· 来源过多: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以及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饮酒(特别是啤酒和白酒)、嘌呤分解增加(在骨性增值性疾病中有旺盛的细胞合成分解)等,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 排泄减少:这是常见的原因。肾脏功能下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都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3年)》,在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 > 420 μmol/L(约7 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HUA)。
请注意:高尿酸血症 ≠ 痛风。
不是所有高尿酸的人都会发生痛风。当血液中的尿酸形成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在骨骼、关节处时会引起痛风。痛风,就是这些尿酸盐结晶引发的急性炎症。 就像往关节里撒了一把“玻璃渣”,身体会启动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
HUA不仅可导致痛风还可导致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还常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性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

三、 检验科的视角:您的血尿酸报告单怎么看?
作为检验工作者,我有几点关于尿酸检测的注意事项想说:
1. 检测要求:需要空腹抽血且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因为餐后,尤其是摄入高嘌呤食物后,血尿酸水平会一过性升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诊断标准:务必记住“非同日两次”超标才能诊断。一次升高可能受多种因素干扰,需要复查确认。
3. 血尿酸测定对于痛风的诊断,评估以及降尿酸治疗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
结果解读:
· 男性与绝经后女性:> 420 μmol/L 为升高[3]。
· 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促进作用,标准稍低,> 360 μmol/L 需引起警惕。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清尿酸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
4. 尿尿酸检测:有时医生还会建议检测24小时尿尿酸,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这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属于“生成过多型”还是“排泄不良型”,对用药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 现代指南的防治理念: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1).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
· 管住嘴: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汤、部分海鲜)、减少高果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奶制品(尤其是低脂奶)。
·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证在2000毫升左右,白水、淡茶水为宜,充足的水分能有效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
· 迈开腿: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但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尿酸一过性升高。
· 减减肥:肥胖是高尿酸和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2)定期体检是防范于未然
定期监测血尿酸有助于早期干预,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并发症(如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等)。
哪些人需要定期监测血尿酸
1. 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与代谢功能下降相关。
2.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风险显著升高。
3. 肥胖人群(尤其中年男性):肥胖者内分泌紊乱,嘌呤代谢加速,尿酸易蓄积。
4. 痛风患者及家族史人群:家族史者遗传性嘌呤代谢异常风险高。
5. 代谢性疾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慢性肾病/肾结石患者
6. 高嘌呤饮食习惯者:
- 常摄入海鲜、动物内脏、浓汤、豆类等高嘌呤食物者。
- 酗酒者:酒精(尤其啤酒)抑制尿酸排泄,升高尿酸水平。
7. 长期服药者:利尿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8. 关节疼痛或原因不明关节炎患者:可能是痛风早期症状,需排查尿酸水平。
9. 肿瘤患者:肿瘤细胞代谢活跃导致嘌呤合成增加,尿酸易升高。
治疗原则:一般遵循医嘱进行个体化治疗,基本思路有以下两点: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作为您健康的“侦察兵”,我们检验科提供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您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 血尿酸升高是一个明确的警示,提醒您需要关注身体代谢的平衡。请务必重视检验报告上的这个指标,及时咨询医生,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守护好您的关节和肾脏,远离“王者之痛”。
希望这篇来自检验科的科普,能帮助您更全面地认识尿酸,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文献
[1]Zhang M , Zhu X , Wu J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mong Chinese adults: findings from tw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surveys in 2015-16 and 2018-19[J]. Front Immunol, 2021,12:791983. DOI: 10.3389/fimmu.2021.791983 .
[2]高危高尿酸血症药物降尿酸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
[3]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3年)
来源: 科普作品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