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以为“蛀牙”是被虫子啃的!所谓龋病,其实是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长期 “腐蚀” 牙齿硬组织导致的问题。它早期没有明显疼痛,却会悄悄破坏牙齿,等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比较严重。所以,搞懂怎么早期发现、科学预防,才是保护牙齿不 “沦陷” 的第一步。
龋病的四个阶段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罗玉姣主治医师介绍,龋病的“进攻路径”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症状与牙齿损伤程度差异显著:
1. 初期:牙齿表面(尤其是窝沟、邻面)出现白色或黄褐色斑点,质地略粗糙,无明显疼痛。此时牙釉质仅发生脱矿,若及时干预可逆转。
2. 中期:龋坏突破牙釉质侵入牙本质浅层,形成明显的“小黑洞”。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会出现短暂酸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3. 后期:龋坏接近牙髓腔,黑洞更深更大,对冷热刺激的疼痛更明显,甚至出现自发性隐痛。此时牙髓组织已受刺激,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牙髓炎。
4. 晚期:龋坏穿透牙本质侵入牙髓,引发牙髓感染,出现剧烈疼痛(夜间痛、放射痛);若炎症扩散至牙根尖,会导致牙龈肿胀、牙齿松动。

(▲AI图)
识破“隐形”的敌人
龋病在早期往往不痛不痒,但它并非无迹可寻。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让牙医们通过以下方法来寻找蛀牙的蛛丝马迹:
1. 视诊与探针检查
这是最常规的检查。牙医会用小镜子和一个尖尖的探针来探查您的牙齿。
颜色改变:健康的牙面是光滑洁白的。初期龋坏可能表现为白垩色斑块(脱矿),随着发展,会变成黄褐色、棕黑色。
质地改变:用探针划过牙面,如果感到粗糙、软腻,甚至能钩住探针,说明牙釉质已被腐蚀,形成了龋洞。
2. X线片检查,发现“潜伏者”
很多蛀牙非常隐蔽,发生在两颗牙齿相邻的缝隙里,肉眼根本无法看到。这时就需要X光片来大显神通。
在X光片上,健康的牙齿组织密度高,显示为白色;而被腐蚀的、软化的龋坏部分密度低,会呈现黑色阴影,从而使龋洞无处遁形。

(▲AI图)
龋病的“防御战”
口腔科罗玉姣主治医师提醒:龋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科学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通过以下5个核心措施,可将患龋风险降低70%以上。
1. 彻底清洁口腔,清除牙菌斑:每天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清洁牙齿邻面。
2.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酸攻击”:避免频繁食用高糖食物,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尤其是睡前不进食甜食。
3. 利用氟化物,增强牙齿“抵抗力”:定期(每半年至1年)到正规口腔机构进行涂氟治疗,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儿童可在乳牙萌出后进行窝沟封闭。
4.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及时进行治疗,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
5. 改善唾液分泌,发挥“天然保护”:多喝水(每天1500~2000ml),保持口腔湿润;避免长期服用抑制唾液分泌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降压药),若因疾病导致口干,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唾液。

(▲AI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戴红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口腔科 戴红林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