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世和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中药师

审核:胡 松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药师

曾宪玉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许多人可能亲身经历过,或见亲友患病。虽然不算是重大疾病,但其主要症状——皮肤瘙痒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和生活质量,因此,应及早治疗。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一种血管皮肤反应,典型表现为短暂出现瘙痒性风团。这些风团边界清晰、中心苍白、光滑、轻度隆起于皮肤表面,形状和大小各异。这种反应是由局部组胺或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发展迅速,通常有明确诱因,如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蚊虫叮咬、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接触性过敏原、情绪压力或环境因素等。血管性水肿(巨大荨麻疹)是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常累及黏膜,有时也可影响四肢和生殖器。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对症处理,预防复发。若无法除去病因,则应尽量减少接触各种诱发因素。

2.常用药物

√内服药物:对于急性荨麻疹,可使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急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有过敏、感染、物理刺激等,治疗首选针对病因治疗或口服抗组胺药。对于慢性荨麻疹,首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若单药无效,可考虑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

√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及止痒乳剂,如苯海拉明霜、氢化可的松霜等。

二、中医经方

中医古籍中,荨麻疹被称为“瘾疹”“风瘙”“赤疹”“赤白游风”“风矢”“风瘙隐胗”“鬼饭疙瘩”等。中医认为其病因包括气血亏虚、饮食失调、瘀血、六淫外邪等。中医治疗荨麻疹已有上千年历史,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

【经典方剂】

1.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

√处方组成:麻黄、桂枝、苦杏仁、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型荨麻疹。常见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程度较轻且反复发作;无汗或微寒,皮肤瘙痒等症。

2.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方论》。

√处方组成: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栀子、滑石、石膏、黄芩、桔梗、当归、白术、川芎、甘草等。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湿热型荨麻疹。常见用于外感风寒、内有积热引起的发热头痛、便秘、皮肤瘙痒等。

3.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

√处方组成:防风、黄芪、白术等。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不固、外感风寒所致荨麻疹。常见容易出汗、怕风,面色苍白,或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人群,用于长期反复出现的荨麻疹。

4.当归饮子:出自《证治准绳》。

√处方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防风、荆芥、白蒺藜、黄芪、甘草等。

√功效: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调和营卫。

√主治:气血两虚所致荨麻疹。现代常用于慢性荨麻疹,遇风加重,夜间瘙痒明显者。

5.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处方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所致荨麻疹。常见(头、胸)疼痛,痛有定处,唇色暗紫,心悸、失眠、多梦伴有皮肤瘙痒等。

6.荆防散:出自《本草求真》。

√处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等。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透邪。

√主治:风寒有湿型荨麻疹。常见恶寒明显,发热较轻、头痛、肢体酸痛等风寒湿邪在表等。

【近代常用方剂】

1.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组成: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蝉蜕、知母、胡麻仁、牛蒡子、甘草等。

√功效: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症状特点:皮肤瘙痒、红色皮疹,或全身云片状斑点,抓破后渗液,舌苔白或黄,脉浮数。

√现代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或风湿所致的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可根据具体病情加减用药。

2.抗敏茶:是在消风散基础上改良的中药制剂。其制备工艺采用大部分药物煎煮浓缩取汁、少部分药物粉碎拌汁的方法,显著减少了服用剂量。与传统散剂相比,抗敏茶在保持治疗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炎症确切疗效的同时,还具有起效快、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储存等优点。

三、荨麻疹治疗注意事项

1.中医经方治疗荨麻疹效果明显,但强调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西医治疗起效快,能迅速缓解瘙痒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标本兼顾,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过敏原。一旦发现可疑的致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用。

4.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用温水洗浴,减少清洁剂、化妆品等对皮肤的刺激。选择柔软的被褥,穿着棉质宽松内衣。

5.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海鲜。多饮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

图4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6.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林世和. 抗敏茶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694-695.

[2]王和平,赵雅宁,陈秋旸.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2):123-127.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