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素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莫 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段豪杰 广州医科大学
审核:郑先振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常年置身于昼夜交替之间,既见证着生命的蓬勃与坚韧,也陪伴许多患者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在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为公众对一些医学概念(如“安宁疗护”)的普遍误解而感到忧虑。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一同重新认识这门关乎生命末期照护的艺术与科学。
一、摒弃误解,重新定义
安宁疗护不同于安乐死,更非“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照护方式”。试想,当我们乘坐游轮旅行,即将到达终点站时,不会因为终点将至就关闭舱内的灯光,让乘客在不适中煎熬。相反,工作人员会确保最后一段旅程依然平稳舒适,让乘客安心欣赏窗外的风景,与同行者温暖告别。安宁疗护团队正如这样的服务者,为生命旅程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专业、全面的支持。其核心并非放弃治疗,而是将治疗目标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转向“提升生活质量、缓解痛苦”。
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学、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疗护支持,旨在帮助患者安心、舒适、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1]。安宁疗护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医师、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或必要时参与的宗教人员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安宁疗护,全面呵护
那么,在实践中,安宁疗护团队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1. 身体的呵护:精准控制痛苦 对于生命末期的患者,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是常见的“敌人”。安宁疗护团队如同专业的“拆弹专家”,运用各种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按摩、音乐疗法、冥想)精准缓解不适,使患者能够舒适交流、安静休息。
2. 心理的呵护:倾听与陪伴 面对生命终点,患者常出现恐惧、焦虑、愤怒等情绪。安宁疗护的心理治疗师或社工可提供安全的空间,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会协助患者进行“生命回顾”,帮助其寻找生命意义,实现内心平静与自我和解。这种心灵的抚慰,其重要性不亚于躯体症状的控制。
3. 社会关系的呵护:让告别不留遗憾 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同行者。安宁疗护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协助完成未了心愿、促进重要关系的沟通与和解。例如,曾有护士协助病房中的老爷爷通过视频,看到了他日思夜念、远在异国的女儿;也有团队为肿瘤患儿提前举办5岁生日,圆其迪士尼梦想。这些行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患者具有深远意义。
4. 家属的呵护:支持与引导 家属在照护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既悲伤又无助。安宁团队会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进行日常照护(如清洁、翻身),并在患者离世后提供哀伤辅导,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丧亲之痛。家属的安好,亦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三、尽早关怀,更加安然
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认为安宁疗护仅在患者“临终前几天”才需启动。事实上,安宁疗护可通过早期识别、系统评估和综合干预,预防并缓解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痛苦[2]。介入越早,患者和家属的获益越大。
安宁疗护可以在家庭、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中开展。经专业团队评估,若患者符合相关标准(如预期生存期有限、痛苦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等),可入住安宁疗护病房。一旦符合安宁疗护的条件,都要尽早介入,以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心愿、处理关系、平静地面对生命终点,而不是在痛苦和混乱中仓促离世。我国正持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与流程,积极推动安宁疗护的规范化发展。
医学的真谛不仅是治愈,更是关怀。当生命的列车终将到站,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带着安宁与尊严,驶向那片宁静的星空。这,正是安宁疗护所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赵晓华,陈冯梅. 美国的宁养照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2016,37(4):85-8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alliative care fact sheet [EB/OL]. (2020-08-05) [2022-08-0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 sheets/detail/palliative-care.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