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全伟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刘 敏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徐宏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审核:杨盛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胡 松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药师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无论是加班工作,还是追剧、刷视频、玩游戏,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到了后半夜。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长期熬夜会显著增加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熬夜的科学定义
传统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是肝胆经运行的重要时段。现代睡眠医学研究进一步表明,人体深度睡眠主要集中在前半夜,褪黑素分泌高峰出现在凌晨2:00-4:00,持续23:00后入睡会导致深度睡眠减少37%。
判断熬夜的关键标准为:入睡时间持续晚于23:00、成人睡眠时长<7小时,睡眠效率<85%。
二、熬夜的多重危害
长期熬夜会对身体造成系统性损害。
1.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记忆力减退,从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2.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水平降低,流感疫苗接种效果下降。
3.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皮质醇昼夜波动幅度减小,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4.癌症风险: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密切相关,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三、熬夜诱发癌症的生物学机制
1.内分泌紊乱: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雌激素受体α表达上调、乳腺组织Clock基因甲基化改变,刺激乳腺细胞过度增殖,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2.免疫功能受损:熬夜使免疫细胞产生减少、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降至日间的65%,身体清除癌细胞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导致肺部自我修复功能受损。若伴有吸烟习惯,将进一步损害肺部细胞,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3.肠道菌群失调:熬夜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其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会损伤DNA,导致慢性炎症和细胞代谢异常,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4.抗氧化能力下降:夜班工作者的血清褪黑素降低76%,抗氧化酶活性下降59%,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加甲状腺癌、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四、科学改善睡眠的实用策略
1.规律作息,稳定生物钟
√固定上床就寝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的作息,避免打乱生物钟。
√保证7~8小时睡眠:成人每日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会显著增加健康风险,而长期超过9小时也可能影响代谢。
√午睡不宜过长:20~30分钟的短时午休可恢复精力,但超过1小时可能干扰夜间睡眠。
2.优化睡眠环境,打造舒适空间
√保持卧室温度和湿度适宜:卧室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湿度50%~60%,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深度睡眠。
√控制光线:使用遮光窗帘或佩戴睡眠眼罩,避免蓝光(如手机、电脑屏幕)抑制褪黑素分泌。
3.睡前习惯调整
√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温和的拉伸或冥想放松。
√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午后避免饮用咖啡或浓茶。
√避免深夜工作、激烈讨论或过度思考,以免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紧张的状态。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五、特殊人群与注意事项
1.连续失眠>3周应就医咨询。
2.轮班工作者需特别防护。如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短期服用褪黑素调节节律等。若无法保证连续睡眠,可拆分为4小时核心睡眠+2~3小时补充睡眠。长期夜班者需定期体检,重点关注乳腺、前列腺、结直肠等高风险部位。
3.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可能干扰睡眠,若因服药而发生失眠,可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时间或种类。
熬夜与癌症的关系虽并非绝对,但存在一定关联。如果您存在持续睡眠问题,请及时咨询睡眠专科医师。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基石,如果你也有熬夜的习惯,赶紧停下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视睡眠,远离熬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6):560-584.
[2]Song S,Lin L,Zhang R,et al.Circadian disruption and breast cancer risk: evidence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na[J].Cancers(Basel),2023,15(2):419.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帮助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