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牛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咳嗽总不好”——这简单的六个字,是多少家长的困扰与焦虑。当咳嗽声持续超过4周,尤其是那种带着痰鸣的湿性咳嗽挥之不去时,家长们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是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 PBB)在“作祟”。那么什么是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它与感冒有什么区别?好发于哪些人群?如何应对?今天我们一次搞清楚。

一、什么是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PBB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支气管内膜持续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是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特点如下。

1.湿性(有痰)咳嗽持续超过4周。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且定量培养达到一定标准。

3.通过2周的合理口服抗生素(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咳嗽症状可缓解。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图1 流血嗜血杆菌(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2 肺炎链球菌(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PBB和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病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

1.病因 PBB由细菌感染引起,通常是在支气管炎未完全治愈或反复感染的情况下发展而来。感冒通常由多种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2.症状 PBB病变部位在支气管,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咳嗽反复,常伴有长时间的黄色、绿色痰液,部分患儿可能有喘息。感冒症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如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痰液常常为白色透明。

3.病程 PBB病程超过4周。感冒病程较短,通常为1~2周,可以自行恢复。

三、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好发于哪些人群?

1.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 PBB常见于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由于婴幼儿不会咳痰,早期症状较轻,易被忽视,且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抗感染疗程不足,易致病程迁延。

2.学龄期儿童 虽然PBB多见于婴幼儿,但也可见于学龄期(6~12岁)的儿童。在学龄期儿童中,PBB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部分儿童有较高的发展为支气管扩张症的风险。

3.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严重的发育迟缓、间质性肺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也容易发生PBB。

4.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者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囊性纤维化等的儿童,由于其气道防御功能受损,也更容易发生PBB。

四、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咳嗽和咳痰 这是最主要的表现,咳嗽持续时间长,通常超过4周,痰液多为黄色、绿色脓痰。

2.喘息 年龄偏小的孩子还会出现喘憋、喘息等症状,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出现。

3.其他症状 发热、食欲欠佳或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五、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危害?

1.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频繁咳嗽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和家长过度担忧。严重、迁延的咳嗽及胃肠道症状会导致患儿食纳减退,影响患儿的生活、睡眠质量及生长发育。

2.延误治疗的后果 如果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导致并发症,如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功能损害。

3.抗生素滥用问题 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耐药菌出现,加大后续治疗难度。

六、如何识别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家长可通过以下特点初步识别PBB。

1.服用普通感冒药物后往往不能缓解病情,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通常有效。

2.若孩子湿性咳嗽超过4周,家长应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病史、临床症状等情况,结合胸部X线片、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等辅助手段来诊断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七、如何治疗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1.抗生素治疗 通常推荐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为2~4周。

2.辅助治疗 因PBB痰液较多,需进行肺部理疗,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高频胸壁振动等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年龄稍大的孩子可通过指导性咳嗽、用力呼气技术、胸廓扩张训练、呼吸康复训练、膈肌起搏治疗等促进痰液排出,进行肺康复治疗。

3.中医治疗 结合中药的整体调理和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LAU G T Y, LAIRD P, STEVENSON P G, et al. Frequency of 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 and management prerespiratory referral [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22, 58(1):97-103.

[2]李娟,代继宏.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诊疗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24,42(4):373-378.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