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到脖子、腋下或腹股沟处有鼓起来的小坨坨,多数人会下意识认为是“上火发炎”。但淋巴结肿大的背后,除了常见的感染,还可能隐藏着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王航主任提醒:了解不同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才能避免错过关键预警。
一、先分清:哪些淋巴结肿大是“良性警报”?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哨所”,当身体受到刺激时,它就可能出现肿大。以下两种情况最为常见,通常无需过度担忧:
1. 感染性肿大:这是最普遍的原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时,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会“活跃备战”,导致其肿大。比如感冒引发的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伴随疼痛,感染控制后会逐渐缩小。

(▲AI图片)
2. 反应性增生: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刺激免疫系统,使淋巴结出现非特异性增生,一般不伴随疼痛,诱因去除后多能恢复正常
二、警惕“危险信号”:淋巴瘤引发的淋巴结肿大有何不同?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有这些“特殊表现”。
1. 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这是最核心的特征。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摸起来质地较硬,像软骨一样,按压时没有明显疼痛,且会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变大,不会自行缩小。
2. 多部位受累:可能同时出现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多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全身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超过38℃)、夜间盗汗、体重在半年内下降10%以上、乏力等。

(▲AI图片)
3. 伴随其他压迫症状:若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器官,可能出现咳嗽、胸闷(纵隔淋巴结肿大)、腹痛、下肢水肿等表现,提示病情可能已进展。
三、中西医结合如何为淋巴瘤患者诊疗护航?
当发现疑似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通过淋巴结活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明确诊断。
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可实现“攻补兼施”,提升疗效与生活质量。
1、现代医学治疗:精准对抗肿瘤
现代医学以“清除癌细胞、控制病情”为目标,根据淋巴瘤的不同类型(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分期,选择针对性方案:
①化疗:通过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是淋巴瘤治疗的基础手段,对多数类型的淋巴瘤效果显著。
②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精准攻击,如CD20单抗,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③免疫治疗与放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放疗则用于局部病灶的精准清除,常与化疗联合使用。
2、中医药干预:扶正祛邪,全程护航
中医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核心是围绕“扶正”与“祛邪”,贯穿治疗全程:
①治疗期:减轻副作用,增强耐受度:放化疗期间,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如白细胞降低)、乏力等副作用。
此时中医药以“扶正”为主,通过健脾和胃(如用陈皮、白术)缓解胃肠道反应,益气养血(如用黄芪、当归)提升血象,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AI图片)
②稳定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病情缓解后,中医药侧重“扶正固本”,通过滋补肝肾、调节气血,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同时,针对残留的局部不适(如淋巴结区域酸胀),可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材(如夏枯草、浙贝母),帮助缓解症状。
③晚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于晚期患者,中医药以“减症镇痛、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减轻疼痛、乏力、食欲差等症状,让患者在舒适状态下延长生存期。
专家提醒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别拖延,当淋巴结肿大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时,请务必及时到血液科就诊。
1. 肿大淋巴结无痛、质地硬,持续增大超过2周;
2. 同时出现发热、盗汗、体重骤降等全身症状;
3. 多个部位淋巴结同时肿大,或伴随器官压迫症状。
淋巴结肿大不是小事,既不必恐慌,也不能忽视。学会辨别“良性”与“恶性”信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为健康赢得主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王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航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