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下午就前额紧、后枕胀、两太阳穴跳,考试周症状更明显。”近日,深受头痛困扰多年的大学生小林(化名)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就诊。经过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小林被诊断为功能性头痛

黄晓松主任医师解释,功能性头痛指的是没有明确病因的反复头痛,最常见的是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它本质上是痛觉通路与生理节律的可逆性失衡,常被屏幕用眼、作息紊乱、脱水、久坐、压力、经期等诱因触发。

头痛来了怎么办?

黄晓松主任医师提醒,与其硬扛,不如用最关键的四个“杠杆”拨回去:屏幕、作息、脱水、久坐。

第一,屏幕。刺眼的高亮、反光和小字号,会让眼外肌与颈肩肌长时间等长收缩,额颞部自然“报警”。

把屏幕亮度调到与环境接近,避免顶灯直射;字体放大到无需眯眼即可流畅阅读;显示器上缘与眼平齐、距离相当于一前臂;键盘鼠标靠近身体,手肘约90度。

记一个“20–20–20”口令:每用眼20分钟,望向6米(20英尺)外20秒;再加一个“1分钟眼操”:慢眨10次、远近交替5次、闭眼轻按眶周放松。佩戴隐形或干眼者,旁边放加湿器或人工泪液,别等眼睛刺痛再补救。


(▲AI图)

第二,作息。脱水头痛患者对昼夜节律很敏感,最怕“工作日睡5小时、周末一觉睡到下午”。

比增加睡眠时长更重要的是规律度:先固定起床时间,再逐日把就寝前移15–30分钟,三到五天回到目标节律。

临睡前1小时和手机“体面分手”,把消息免打扰;若必须晚归,次日也尽量按时起床,中午20分钟补觉而不是上午睡回笼。咖啡可以喝,但最好在午后两点前喝,咖啡因总量控制在日均200mg内;频繁靠咖啡因“硬顶”,晚上更难入睡,第二天更痛。


(▲AI图)

第三,脱水。轻度缺水就能诱发紧张型或偏头痛发作,尤其空调房或连轴转的时候。

一个简单目标:清醒时间内每小时150–200 ml,小口多次,比起一次性灌一大瓶更舒服;出汗多时加一杯淡盐水或低糖电解质饮料;尿色以“浅黄色”为宜。很多人午饭只喝奶茶不喝水,既高糖又利尿,更容易下午头胀。每天摄入充足的水,是预防功能性头痛最省力的办法。


(▲AI图)

第四,久坐。久坐是压在颈肩上的“无形负重”。

肌筋膜长期静态用力,会把疼痛转移到后枕和头顶。给自己设个“45/3”节律:每坐40–50分钟,起身走动2–3分钟;站起时做三组简易动作——下巴微收看向脚尖、肩胛骨后夹放松、头部左右各旋转5次。椅背支撑腰曲,屏幕抬高到平视线,笔记本最好外接支架与键鼠。

别把运动理解成“非要跑步一小时”,对头痛而言,工作日累计6000–8000步就能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周末各加一次20–30分钟的快走或者骑行更稳。


(▲AI图)

黄晓松主任医师提醒患者:把头痛当作“可管理的信号”,而不是临时硬扛的偶发事件。把屏幕使用、作息、饮水和久坐四个变量纳入日常管理:固定起床与就寝时间、规范用眼休息、分时段补水、每45–60分钟起身活动;急性发作期按医嘱早期、足量、单一用药,并记录头痛诱因与疗效变化。

若出现雷击样剧痛、进行性加重,或者伴有发热、颈强直、言语含糊、单侧无力、复视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这一套“日常干预+规范就医”的路径为基础,多数功能性头痛都可以明显降低频次和强度,学习与工作状态也能稳步恢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李雨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李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