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能调节血糖”几乎成了健康圈的共识,
但如果你以为所有益生元都一样,那这项发表于 BMC Medicine (2025) 的临床试验可能会让你改观。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团队对 131 名志愿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干预,发现:
同样是益生元,菊粉(inulin)能改善超重者的糖代谢,而果寡糖(FOS)却几乎无效。

图1 研究设计:4 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菊粉、果寡糖与安慰剂三组
研究共纳入 131 名中国成人,分为健康组与超重/肥胖组。三组人每天摄入:
●菊粉组:15 g inulin;
●果寡糖组:15 g FOS;
●对照组:15 g 麦芽糊精(placebo);
干预持续 4 周,受试者在饮食与运动上保持原有习惯。研究团队通过 OGTT、血液与粪便分析,监测血糖、胰岛素及菌群变化。
结果出乎意料:菊粉“精准命中”了超重人群的代谢问题。
在超重/肥胖组中,菊粉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小时与 2 小时血糖显著下降,曲线下面积(AUC)降低约 20%;
同时,空腹胰岛素升高(提示胰岛 β 细胞反应增强),同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下降 0.8 μmol/L。
而在健康组中,这些指标均未明显变化。
相比之下,果寡糖仅降低了 HCY,对血糖、胰岛素曲线没有改善。

图2. 菊粉(Inulin)能改善超重/肥胖受试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反应。

图3. 低聚果糖(FOS)不改善超重/肥胖受试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反应。
为什么两者差异如此明显?
答案藏在肠道。研究发现,菊粉显著减少了 Ruminococcus(尤其是 R. gnavus)的相对丰度——这种菌在肥胖与糖尿病中常被认为“带火上浇油”,能产生促炎性多糖和次级胆汁酸。
这一减少与血糖改善呈正相关:Ruminococcus 越少,OGTT 曲线越平。
同时,宏基因功能预测显示,菊粉干预后肠道菌群的 叶酸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维生素 B6 代谢 等通路显著上调——这些代谢功能均与抗氧化与胰岛素敏感性提升密切相关。
相反,果寡糖主要上调嘌呤代谢,与尿酸生成相关,可能反而削弱胰岛素信号。

图4 菊粉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这与改善血糖代谢参数相关。
有趣的是,研究还观测到菊粉显著降低了粪便中的丙酸水平(propionate)。
虽然丙酸常被视为有益代谢物,但新的研究提示其作用具有双面性——过量可能刺激交感神经、诱导胰高血糖素分泌并升高血糖。
这或许解释了菊粉为何“矫正了过敏的代谢神经反射”。
整体来看,研究团队提出了“精确益生元”的概念:
不同益生元的分子结构(链长、聚合度、发酵速率)决定了其发酵位置和菌群作用靶点。
短链的 FOS 在近端结肠快速发酵,能增加产气和短链脂肪酸,但未能有效改善糖代谢;
长链的 inulin 则在远端结肠缓慢释放能量,诱导特定菌群功能重塑,更适合代谢紊乱人群。
结语
这项研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益生元”的边界:
它不是简单的“通便好菌粮”,而是一种可被精确设计的代谢调控工具。
同样是益生元,效应取决于你是谁——你的菌群、你的代谢背景,甚至你的肠道的“地图”。
未来,也许每个人的早餐纤维都将像处方药一样精准定制。
参考文献
Li J, Liu F, Luo Y,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inulin and fructooligosaccharides o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glycemic metabolism in overweight/obese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BMC Medicine. 2025;23:372. doi:10.1186/s12916-025-04189-6.
来源: 合康谱精准医学科普基地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合康谱精准医学科普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