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跑长途时

有的驾驶人因路程遥远、精力有限

途中打开车辆的“辅助驾驶”

需要注意的是

“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脱手脱眼不可行

男子酒后躺副驾睡觉

“智驾”开车20分钟被判危险驾驶罪

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子在酒后使用了一款所谓的“智驾神器”开车,自己则躺在副驾睡觉。车辆行驶了20分钟后在道路中央自行停下,阻拦后方车辆通行,很快被来往的路人发现并报警。后经法院审理,被告人王某某被判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

驾驶人反应不及出事故

国庆假期期间,刘某在驾车过程中开启了车辆智能驾驶功能行驶至二广高速湖南常德段时,前方有一辆货车违法变道,刘某减速避让不及,失控后分别撞上了中央护栏和大货车,场面十分惊险。事故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所幸小车上4名司乘人员都没有受伤。

交警认定,在这起事故中,小车驾驶人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过程中没有违法行为,而货车驾驶人杜某因变更车道时,影响其他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通行,负事故全部责任。

男子喝3斤白酒用智驾开车20公里

被判拘役和罚款

今年5月底,浙江杭州高速公路交警通过公共监控查询时发现,有一辆小车正停在高速公路主线车道。

据民警调查,33岁的驾驶员姜某当晚喝了3斤白酒,使用了智能驾驶,自己却在车内睡着。车辆行驶了20公里后,由于姜某双手脱离了方向盘,激活了车辆的安全机制,导致车辆逐渐减速并最终停在高速上。

警方表示,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都是车辆的实际操控者和责任主体,只要驾驶员饮酒后在车内启动车辆并行驶,就符合酒驾、醉驾的认定条件。

据警方透露,姜某被淳安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案例中

杭州男子所使用的“智驾神器”

到底是什么?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

究竟有何区别?

过度依赖“智驾”有哪些弊端?

↓↓↓

“智驾神器”到底是什么?

这种所谓的辅助装置主要通过两个关键环节破坏车辆的安全设计将驾驶人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共同置于重大风险之中。

据悉,部分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辅助驾驶作弊装置”,俗称“智驾神器”,通过物理配重、强磁吸附等技术手段,刻意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使其误判驾驶人处于正常监管状态,从而实现长时间脱离方向盘和视线的违规操作。也就是说,所谓的“智驾神器”,实际上是一些绕开车辆安全检测的后门作弊工具。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郭旨龙介绍,这种所谓的“智驾神器”是违法的,因为它使司机脱离了对汽车的控制,对于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明确分级标准
目前我国现有车辆的这些智能驾驶功能,能不能当作“自动驾驶”来使用?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目前我国汽车智能驾驶共分为六个级别:

  • L0为应急辅助

  • L1为部分驾驶辅助

  • L2为组合驾驶辅助

  • 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指的是在设计运行范围内(如高速公路),系统独立完成所有驾驶任务,但需驾驶人待命接管

  • L4的名称是高度自动驾驶,指的是在限定场景(如封闭园区)内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

  • L5才是完全自动驾驶,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完全代替人类驾驶

当前车企所能实现的“智驾”还达不到无人驾驶安全级别,距离L5级的“完全自动”尚有较大差距。专家表示,现在市面上在售的所有车辆的技术特征均属于二级驾驶自动化等级,也就是要求驾驶人和智能驾驶系统共同完成车辆的动态运行。

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人必须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及时接管的义务。

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的弊端

1.限制应变能力:使用自适应巡航后,驾驶员可能会对车辆的速度控制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降低了对路况变化的应变能力。

2.过分依赖系统:过度依赖自适应巡航功能,可能导致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反应能力下降。

3.系统故障风险:如果辅助驾驶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引发车辆失控。

4.不适用于复杂路况:在夜间道路、交通拥堵、施工路段等复杂路况下,自适应巡航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错误识别、误判障碍物。在山路弯道较多的道路上,使用自适应巡航有一定安全风险。

5.驾驶员容易分心:驾驶员可能会因为系统的自动化而放松警惕,容易分心,甚至疲劳驾驶,从而影响对道路的观察和判断。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