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轻轻一摔就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这个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如同“静默的小偷”,一点点偷走我们的骨量,因此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作为人体建筑的“钢筋”,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科学地防治钙的流失,守护骨骼健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远离骨质疏松的威胁。


01
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其实不然。骨骼是一个动态的活组织,时刻进行着“骨吸收”和“骨形成”的代谢过程。年轻时,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骨量开始流失,骨骼变得脆弱、多孔,易发生骨折。除了年龄和性别(女性风险更高),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营养不均衡(如维生素D不足)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都是高危因素。


02
防治并举:营养与运动是基石
防治骨质疏松,必须“双管齐下”:一是“存”,即尽可能在年轻时储存足够骨量;二是“减”,即减缓中年后的骨量流失速度。
01营养补充:钙与维生素D的“黄金搭档”
· 钙:是骨骼的“砖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应增至1000-1200毫克。药剂师建议:首选食补,如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多吃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西蓝花、菠菜)和小鱼干等。若饮食无法满足,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
·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人体90%的维生素D需通过皮肤晒太阳合成。药剂师建议:每天在阳光温和时暴露四肢皮肤15~30分钟。对于日晒不足的老年人,推荐每日补充800-1200 IU的维生素D制剂。请注意:钙与维生素D同补,效果才最佳。

02科学运动:给骨骼“施加压力”
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推荐快走、慢跑、太极拳、跳舞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避免弯腰和扭腰的剧烈运动,以防骨折。

03
药物治疗:在医生/药师指导下进行

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通过骨密度检查确诊),就需要启动药物治疗。
1. 基础治疗:即上述的钙剂与维生素D,是所有治疗方案的基础。
2. 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等),是治疗的一线用药,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减缓骨量流失。药剂师特别提醒:这类药物服用方法有严格要求(如清晨空腹、大量水送服、保持站立30分钟),务必遵医嘱,以避免对食道造成刺激。
3. 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4. 其他机制药物:如雷洛昔芬、地舒单抗等。

切记: 所有处方药都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开具,切勿自行购买使用。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骨骼健康是幸福晚年的基石。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场贯穿一生的“持久战”。从今天开始,请关注您的骨骼健康,均衡饮食、勤于运动、多晒太阳,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您正在服用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或有任何用药疑问,请随时咨询您身边的医生或药剂师。让我们携手,共同为骨骼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生命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有力!
来源: 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