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心血管健康来说,“管住嘴”更是重中之重。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很多患有“三高”或有心血管风险的人常常感到困惑:到底该怎么吃?有没有既健康又符合我们中国胃的吃法?答案是肯定的。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李雅婧主治医师就结合风靡全球的“地中海饮食”,为大家量身打造一套接地气、好操作的“中式护心餐”。
地中海饮食好在哪?
地中海饮食常年被权威机构评为最佳饮食模式,它并非复杂的食谱,而是一种强调食物品质和搭配的生活方式。其核心原则非常简单:
1.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橄榄油和鱼类。
(▲AI图)
2.适量:禽肉、奶酪、酸奶。
3.少吃:红肉(猪、牛、羊肉)和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
4.常用:橄榄油作为主要脂肪来源,烹饪时用香草和香料代替部分盐来调味。
这种饮食模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被大量研究证实有助于降低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家常菜里有哪些“护心”改良方案?
完全照搬西式吃法不现实,但我们完全可以汲取其精华,对自家的餐桌进行“优化升级”。
1.油壶换一换:优选健康油脂
将家里的部分食用油换成山茶油或橄榄油。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类似,且烟点更高,非常适合中国人的爆炒、快炒习惯。橄榄油则可用于凉拌或中小火烹饪。
2.主食调一调:粗粮巧搭配
煮米饭时,不再全是精白米。尝试加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糙米、燕麦、小米、藜麦或红豆、绿豆等。这样做不仅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还能让口感更丰富。
3.肉类选一选:白肉优先,红肉减量
遵循“掌心法则”,每餐肉类的分量大约为自己一个手掌心(不含手指)大小。优先选择鱼肉、虾仁、去皮的鸡鸭鹅肉。减少猪肉、牛肉的摄入频率,比如每周只吃1~2次。
(▲AI图)
4.菜品多一点:烹饪有方,蔬菜加倍
改变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快炒、白灼,代替油炸、红烧、糖醋。保证每餐至少有两个蔬菜,其中一个是深绿色蔬菜。比如白灼菜心,焯水后淋上少许生抽和热油,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木耳炒山药,木耳清血管,山药健脾胃,是一道经典的养生小炒;冬瓜虾仁汤,低脂又鲜美,适合秋季润燥。
为什么说个性化方案更科学?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同样是高血脂,有的可能是胆固醇高,有的可能是甘油三酯高,饮食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以上的通用建议是很好的起点,但要获得最精准的指导,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可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和膳食处方。通过对您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全面了解,为您定制专属的食谱,告诉您具体怎么吃、吃多少,让饮食控制更加精准有效。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内管二科张婷副主任医师提醒:守护心血管健康,并不意味着要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顿顿吃草、食之无味。恰恰相反,它是在引导我们发现更丰富、更美味、更可持续的全新生活方式。
从今天起,试着给米饭加点料,炒菜换种油,多吃一条鱼,多添一盘菜。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是为你的心脏健康投下的一份宝贵资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李雅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