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血液科病房里的患者小云为了保暖,特意准备了毛绒毯子和抱枕,却被护士长及时制止。小云满心疑惑:“我白细胞偏低,医生反复叮嘱要做好防寒,怎么这保暖的毯子还不能用了?”
这位护士长的提醒并非小题大做。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保暖成为血液病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然而,那些看似柔软温暖的珊瑚绒、毛绒类织物,对免疫力特殊的血液病患者而言,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毛绒类织物的蓬松纤维结构,如同一个 “藏污纳垢的温床”,极易吸附灰尘、皮屑和螨虫,而细菌、病毒往往会附着在这些杂质上。
血液病患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影响,白细胞数量常减少,免疫功能远低于常人,皮肤的天然防御屏障也更为脆弱。这些绒毛中的 “隐形威胁”,不仅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或感染,还可能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诱发更严重的肺部问题。
秋燥,毛绒织物相互摩擦容易产生静电。静电不仅会吸附更多灰尘,还会刺激患者本就敏感的皮肤,引发瘙痒、红肿等不适,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质量欠佳的珊瑚绒或毛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纤维脱落,这些细小纤维被患者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尤其对本身就有肺部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可能诱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既然毛绒类织物不适合,血液病患者冬季该如何选择保暖用品呢?
首选100%纯棉材质的衣物和床上用品。纯棉面料柔软透气、吸汗性佳,不易产生静电,且容易清洗消毒,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保暖体验。
其次,蚕丝或莫代尔面料也是优质选择,它们质地丝滑亲肤,不易摩擦刺激皮肤,同时具备一定的保暖性,特别适合皮肤敏感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材质,日常清洁都是筑牢健康防线的关键。贴身衣物、床单被套应每周至少清洗1次,若患者出汗较多或处于白细胞极低的“高危期”,需适当增加清洗频率;清洗后的物品要尽量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借助紫外线进行天然消毒,最大限度减少细菌、螨虫残留。
气温变低,保暖对血液病患者意义重大,但安全始终是前提。从选择合适的保暖材质到做好日常清洁护理,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患者搭建一道 “温暖且安全” 的防护墙,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寒冷的秋冬季。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