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苹果作为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质中晚熟苹果品种,以其脆甜多汁、耐储存、商品性高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冷库储存作为延长瑞雪苹果供应周期、保障品质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果实的货架期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从采收预处理、冷库准备、入库管理、储存期调控、出库管理五大维度,全面解析瑞雪苹果冷库储存的关键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为种植户和仓储企业提供系统性指导。


四、储存期调控:精准管理温湿度与气体环境

瑞雪苹果在冷库储存期间,需进行精细化调控,核心是控制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抑制果实呼吸作用和病原菌繁殖,延缓品质下降。储存期通常为6-8个月,不同阶段的调控重点有所不同。

(一)温度调控:核心中的核心

温度是影响瑞雪苹果储存品质的最关键因素,整个储存期需将库温稳定控制在0-1℃,但不同阶段可略有调整:

前期(入库后1-2个月):库温控制在0.5-1℃,此时果实呼吸作用较强,略高的温度可避免果实发生冷害;

中期(储存后3-5个月):库温控制在0-0.5℃,此时果实呼吸作用减弱,低温可有效延缓品质下降;

后期(储存后6-8个月):库温控制在0℃,避免温度过低导致果实冻伤,同时为出库做准备。


温度调控需注意“平稳过渡”,避免骤升骤降。若需调整温度,每天的变化幅度不超过0.5℃。此外,需定期检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每周清理一次蒸发器上的结霜,确保制冷效率;若遇停电,需立即启动备用发电机,保证冷库温度在4小时内不超过5℃。

(二)湿度调控:减少水分流失

瑞雪苹果果皮较薄,储存期易失水皱皮,因此需将库内相对湿度稳定在90%-95%。具体调控措施如下:

加湿:当湿度低于90%时,开启加湿器,若为超声波加湿器,需使用纯净水,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雾化片;若为离心式加湿器,需定期清理水箱,防止细菌滋生。此外,可在库内地面洒水,或在堆垛周围放置湿麻袋,通过自然蒸发增加湿度;

降湿:当湿度高于95%时,关闭加湿器,开启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1次,每次通风30分钟。通风时需注意外界温度,若外界温度过高,需在夜间或清晨通风,避免热空气进入库内;

保湿:除了调控库内湿度,还可在包装箱内放置保湿纸,或在堆垛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上需开设透气孔),减少果实水分蒸发。

(三)气体成分调控:抑制呼吸作用

通过调节库内氧气(O₂)和二氧化碳(CO₂)的浓度,可抑制瑞雪苹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期。这是气调冷库的核心功能,普通冷库可通过自然通风实现简单的气体调节。

1. 气调冷库调控:

氧气浓度:控制在2%-4%,低于2%会导致果实缺氧,产生酒精味;高于4%则呼吸作用增强,储存期缩短;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高于5%会导致果实出现二氧化碳伤害(果皮出现凹陷、褐色斑点);

调控方式:通过气调机向库内充入氮气(N₂),降低氧气浓度;同时使用二氧化碳脱除机,将库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目标范围。每天检测一次气体成分,若偏离标准,及时调整。

2. 普通冷库调控:

通风频率:前期(1-2个月)每3天通风1次,中期(3-5个月)每5天通风1次,后期(6-8个月)每7天通风1次;

通风时间:每次通风1-2小时,选择外界温度低于库内温度1-2℃的时段进行,避免在雨天、雾天通风;

通风操作:开启库门和通风风机,让外界冷空气进入库内,同时排出库内的二氧化碳和乙烯。通风结束后,关闭库门和风机,开启制冷系统,将库温恢复至0-1℃。

此外,乙烯是加速果实成熟的激素,瑞雪苹果在储存期会释放乙烯,因此可在库内放置乙烯脱除剂(如高锰酸钾载体),每100kg果实放置1kg脱除剂,每月更换一次,减少乙烯对果实的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储存期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防控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和苦痘病:

1. 青霉病与绿霉病:这是储存期最常见的病害,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果实。防治措施:

入库前彻底消毒冷库和包装材料,消除病原菌;

储存期定期检查果实,发现病果立即清除,并对病果周围的果实和货架进行消毒(用75%酒精擦拭);

若病害发生较多,可在库内悬挂50%腐霉利烟剂,按每立方米空间1g的用量,点燃后密闭熏蒸12小时,熏蒸后通风24小时。

2. 炭疽病:病原菌在果实生长期间侵入,储存期发病。防治措施:

采收前20天在田间喷施一次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减少果实带菌量;

入库时严格挑选,剔除带有褐色斑点的果实;

储存期控制库温在0℃以下(不低于-0.5℃),低温可抑制病原菌生长。

3. 苦痘病:属于生理病害,由果实缺钙引起。防治措施:

采收前30天和15天,在田间各喷施一次0.3%氯化钙溶液,增强果实含钙量;

入库后将库温控制在0-0.5℃,避免温度过低导致钙元素吸收受阻;

储存期定期测量果实硬度,若发现硬度下降过快,及时补充钙肥(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将0.2%硝酸钙溶液喷洒在果实表面)。

来源: 科普专员-张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