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苹果作为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质中晚熟苹果品种,以其脆甜多汁、耐储存、商品性高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冷库储存作为延长瑞雪苹果供应周期、保障品质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果实的货架期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从采收预处理、冷库准备、入库管理、储存期调控、出库管理五大维度,全面解析瑞雪苹果冷库储存的关键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为种植户和仓储企业提供系统性指导。


三、入库管理:控制节奏与堆叠方式

瑞雪苹果入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一次性大量入库,会导致库内温度骤升,打破储存平衡;同时堆叠方式不当会造成果实受压、通风不畅,引发腐烂。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入库节奏和堆叠规范。

(一)分批次入库:稳定库内温度

入库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分5-7批次入库,每批次入库量不超过冷库总容量的20%。每次入库后,需关闭库门,开启制冷系统,待库内温度恢复至0-1℃后,再进行下一批次入库,整个入库过程需在7-10天内完成。

入库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此时外界温度较低,可减少果实与库内的温差。若在高温时段入库,需先将果实放在冷库缓冲间(温度控制在10-15℃)放置2-3小时,再转入冷库,避免温差过大导致果实结露。

(二)规范堆叠:确保通风与承重

堆叠时需遵循“上轻下重、外疏内密”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堆垛高度:底层纸箱可堆叠5-6层,中层堆叠4-5层,上层堆叠3-4层,总高度不超过2m,防止底层纸箱受压变形,损伤果实;

堆垛间距:堆与堆之间保留30-40cm的通道,便于通风和日常检查;堆垛与冷库墙壁之间保留20-25cm的距离,避免墙壁结露滴水污染果实;堆垛与天花板之间保留50-60cm的距离,确保冷空气能循环至顶部;

堆叠方式:采用“交错堆叠法”,即每层纸箱的摆放方向与上层垂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防止堆垛倾倒。同时,堆垛的中心位置需预留一个直径10-15cm的通风孔,从底部贯穿至顶部,增强堆垛内部的空气流通。

此外,堆垛需远离冷库的蒸发器和送风口,避免果实被冷风直吹导致冻伤;靠近库门的堆垛需用挡板遮挡,防止开门时外界热空气直接冲击果实。

(三)入库初期监测:及时调整参数

果实全部入库后,需进入为期7天的“入库初期监测期”,密切关注库内温度、湿度及果实状态:

温度监测:在冷库的不同区域(如门口、中部、角落、蒸发器附近)放置温度传感器,每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若发现某区域温度超过1℃,需调整风机角度或增加通风次数;

湿度监测:在堆垛的上层、中层、下层分别放置湿度计,每4小时记录一次湿度,若湿度低于90%,需开启加湿器,直至湿度回升至标准范围;若湿度高于95%,需适当开启库门通风,降低湿度;

果实监测:每天随机抽取不同堆垛、不同位置的果实,检查果面是否有结露、腐烂情况,测量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若发现果实硬度下降过快(每天下降超过0.2kg/cm²),需适当降低库温至-0.5℃;若发现有腐烂果实,需立即清除,并对周围果实进行消毒处理。

来源: 科普专员-张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