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全球性乳腺癌防治倡导活动。

活动以粉红丝带为标志,并将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定为粉红丝带关爱日,10月18日定为防乳腺癌宣传日,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乳腺健康,提高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发现乳腺疾病,倡导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一、认识乳腺癌

全球第一大癌症: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并非“女性专属”:男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同样需要关注。

可防可治,预后良好: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非常高(可达90%以上),“早发现”是战胜乳腺癌的关键。

二、乳腺癌高危因素

1.年龄:年龄增长是主要风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

2.家族史:母亲、姐妹、女儿等一级亲属有乳腺癌病史。

3.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

4.生育因素:未生育、晚育(35岁后首次足月产)、未哺乳。

5.激素影响: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

6.既往病史:曾有一侧乳腺癌史、乳腺不典型增生等。

7.生活方式:长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

三、乳腺癌预防与筛查“三部曲”

第一步:乳腺自检

月经正常的女性,建议在月经来潮后第7-14天进行;已绝经或月经不规律者,可固定每月同一天进行。

1.面对镜子,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皮肤颜色有无改变。

2.轻轻用手指挤压乳头并且检查是否有液体流出。

3.平躺的时候,用你的右手检查左侧乳房,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手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上,用指腹有力度的、平稳的以打圈圈的手法触摸乳房。范围覆盖整个乳房从顶部到底部,从腋窝到乳沟。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发现以下“警报信号”,请及时就医:

1.无痛性乳房肿块

2.乳房局部皮肤凹陷或“酒窝征”

3.乳头内陷或偏移

4.非哺乳期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

5.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或破溃

6.腋窝淋巴结肿大

第二步:专业检查

乳腺超声:适合任何年龄,尤其对致密型乳腺和年轻女性效果好,无辐射。

乳腺X线摄影(钼靶):国际公认的乳腺癌筛查金标准,能发现微小钙化等早期迹象。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

温馨提示:如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筛查年龄应提前,每半年进行专业触诊及乳腺超声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一次,必要时遵医嘱结合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第三步:主动预防--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1.管住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红肉、加工食品和高脂高糖食物。

2.迈开腿: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3.控体重:保持健康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避免肥胖,尤其是绝经后。

4.远烟酒:彻底戒烟,并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5.好心情:保持乐观心态,学会压力管理,保证充足睡眠。

6.慎用激素:谨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务必遵从医嘱。

7.适时生育与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减少乳腺炎症疾病的发生。

关爱乳房健康,远离乳腺疾病,从定期检查开始!早期筛查是实现乳腺癌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如有相关不适或乳腺癌相关高危因素,应及时就医筛查,并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二 周婧婕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二 周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