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宣传日,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因其高发病率被称为“粉红杀手”。同时为了加强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从现在起关爱自己,关爱乳房健康。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介绍,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其谈之色变,不如未雨绸缪,了解其早期信号,掌握自我检查方法,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三个“早”字诀,护好乳腺
一、早发现:抓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1. 无痛肿块:乳房外上象限最容易出现,摸起来质地硬、表面不光滑,和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推动时活动度差。
2. 外观改变:乳头突然扁平、回缩、凹陷;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像小坑)或“橘皮样”(毛孔粗大如橘子皮)。
3. 异常溢液:非孕期、非哺乳期,乳头流出血液、褐色或脓性液体,尤其是伴有肿块时必须警惕。
4. 淋巴结肿大:腋窝摸到质硬、可活动的小疙瘩,可能是癌细胞转移的早期表现。

(▲AI图片)
二、早筛查:不同人群有“专属方案”
根据风险等级,临床推荐差异化筛查策略:

三步自查法(建议育龄期女性月经后1周进行):
视诊:对镜观察双乳对称性、皮肤及乳头形态。
触诊:平卧或站立,用指腹以画圈方式按压乳房及腋窝,感知深部组织。
挤压:轻捏乳头检查溢液性状(正常为透明/白色,异常为铁锈色/脓性)。
三、早预防:日常做好这几件事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

(▲AI图片)
2. 激素调节:避免长期使用外源性雄激素;
3. 定期体检和筛查;
4. 管理情绪和压力;
5. 减少暴露于污染的环境中。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家族遗传: 乳腺癌患者其一级亲属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其他人群的2~3倍;
2.生理期异常:月经初潮早(12岁之前来月经)或停经时间过晚(55岁以后绝经)的女性是乳腺癌的好发人群;
3.未婚未孕或晚育:终生未孕女性或首次生育年龄在35岁以上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比适龄生育女性高2~4倍;
4.其他高危因素:高脂饮食、电离辐射、长期服用避孕药、未行母乳喂养等也和乳腺癌发生相关。

(▲AI图片)
破除误区,科学认知
误区一:乳房肿块=乳腺癌?
解答:临床数据显示,80%的乳房肿块为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囊肿),但需通过超声/钼靶进一步鉴别。
误区二:乳腺癌是老年病?
解答:我国患者高峰年龄为44-55岁,但年轻化趋势明显,20-30岁病例逐年增加。
误区三:男性不会患病?
解答:男性乳腺癌占全部病例的1%,多见于中老年,常见症状为乳头无痛性肿块。
误区四:饮食禁忌有效?
解答:目前无证据表明豆制品或糖类会促进乳腺癌发展,但需避免过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15g)。

(▲AI图片)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提醒: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早期可达90%以上,而晚期不足30%。乳腺癌防治的核心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女性建立“乳腺健康档案”,定期记录自查结果,若发现异常立即就诊。同时,保持规律作息、控制BMI在18.5-23.9kg/m²,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乳腺健康需要长期管理,通过科学筛查、风险评估和健康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将乳腺癌控制在可治愈阶段。呼吁广大女性朋友:从今天起,关爱自己,从每一次自查开始,关爱自身乳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二科 邓雪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邓雪花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