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读者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怎样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吗?今天,海洋档案邀您一起走近海洋经济统计和核算,了解我们如何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向沿海集聚,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4年的厦门

1985年,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1989年,国务院赋予国家海洋局“负责海洋统计工作”的职责。1989年6月,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成立统计组,具体负责实施。
30多年来,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原国家海洋局办公楼
构建海洋统计新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洋产业统计作为涉海部门统计的一部分,被分散和交叉在各个涉海部门统计中。例如海洋渔业统计体现在农业部的渔业统计中,港口和海洋运输业统计体现在交通部的交通运输统计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统计体现在中国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部门统计中等。
在当时的条件下,从事海洋经济或海洋产业研究的科研人员难以找到一套能全面、系统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
1989年 作为独立的统计体系正式起步

1989年,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海洋局组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开展了全国海洋统计的前期准备和相关研究工作。随即展开海洋统计调研、指标设计、数据搜集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统计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统计体系正式起步。

要把涉海的统计指标和数据单列出来,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调研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原统计组成员张原华对调研经历感触颇深,“我们去做调研,经常吃闭门羹,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海洋统计。”

通过解释说明和不懈努力,历时1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了《全国海洋统计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初步确立了海洋经济统计的分类体系,奠定了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

1991年 海洋经济统计联络机制的建立


1991年国家部委海洋统计工作协调会在天津召开(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为保障海洋统计数据来源渠道的稳定,1991年10月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海洋统计工作协调会。会议全体代表经充分讨论协商,一致同意成立全国海洋统计信息网。


1994年11月全国沿海地方海洋经济统计协调会召开(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1994年11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沿海地方海洋统计协调会。经过4年的建设和持续完善,我国形成了由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统计信息网。
自此,我国海洋统计工作得以有序展开。1991年编制了《199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报》。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1992) 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1995年3月《中国海洋统计年鉴1993》,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首次公开发布了中国海洋统计数据。

1995年1月,国家海洋局、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沿海地方开展海洋统计工作的通知》。
海洋统计联络机制初步搭建并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各涉海部委的统计部门以及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管理、统计、计划部门等组成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统计联络机制。
迈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1999年 海洋统计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制度
1999年3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的《海洋统计综合报表制度》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执行,海洋统计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制度,标志着海洋统计开始步入制度化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海洋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2003年1月起,《海洋统计快报制度》获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快报及时反映了海域使用、海洋环保和海洋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海洋统计的时效性。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成为21世纪初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沿海各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4年2月,在《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和《海洋统计快报制度》的基础上,编制了《200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6年,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了《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并废止《海洋统计快报制度》。
2018年起开展新一轮制度标准的编修工作。《海洋统计报表制度》更名为《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0〕49号),精简了报表内容、调整了统计指标、优化了报表设计。
2023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正式发布最新修订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3〕72号)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统制〔2023〕72号)。


1999年 发布我国海洋统计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
1999年12月,为规范海洋统计的基本定义和行业分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起草了我国海洋统计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 052-1999),并于1999年12月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海洋经济统计工作走向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我国海洋统计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为合理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科学划分海洋产业,2005年,我国开展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2006年12月,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正式颁布。
同年,为了明确沿海区域的分类标准和海洋经济统计的区域范围,海洋行业标准《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HY/T 094—2006)发布。
这两项标准的颁布实施,规定了海洋经济核算的行业范围和区域范围,为核算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前提条件。
此外,还编制印发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海洋经济指标体系》《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标准体系》等标准。

(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
2016年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组织了新一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调整了分类框架,吸纳了新业态,细化了产业分类,规范了产业范围,修订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国际产业分类的对照关系。2021年底,修订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正式印发,并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外,国家标准《海洋经济常用术语》,行业标准《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技术规程》《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等陆续印发实施。
2003年 《海洋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实施
2003年8月,《海洋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实施,规范了海洋经济统计管理,为全国海洋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提供了保障。后来又相继印发实施了《全国海洋统计工作考评办法》《海洋统计资料汇审制度》《海洋统计分析制度》和《海洋统计资料审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和制度。
自2016年开始,每年印发实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工作方案(任务分工、工作要点),明确国家和沿海地方年内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的目标和任务。
2017年初,国家海洋局与国家统计局签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年底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通知》。
2024年5月7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签署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7月3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通知》,这是新时期完善海洋经济统计体制机制、强化合作研究的又一有力举措,进一步深化了统计部门与海洋部门的合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坚实的统计支撑和保障。
内容整编:海洋档案
来源: 海洋档案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海洋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