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醒来,眼前一片朦胧;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瞬间起雾;运动时眼镜不断滑落……这些困扰让许多近视朋友萌生“摘镜”的想法。近视手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力矫正方式,为众多近视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在做决定前,了解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近视手术的原理

近视手术主要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半径,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包括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内晶体植入手术两大类。

激光手术如飞秒LASIK全飞秒SMD等,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来调整屈光状态。而ICL晶体植入术则是在眼内植入一枚特制的人工晶体,相当于将“隐形眼镜”放在了眼睛内部。

谁适合考虑近视手术

一般来说,考虑近视手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年满18周岁,近视度数近两年内保持稳定(变化不超过50度)

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内,散光在500度以内(具体范围需个体化评估)

无活动性眼病,如角膜炎、结膜炎、严重干眼症

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都适合,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才能确定。

术前检查:决策的关键环节

全面的术前检查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二十多项细致检查。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赵波院长提出:“严谨的术前评估是近视手术安全的基石,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是达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这一观点强调了专业评估在近视手术中的重要性。

术前检查不仅决定能否手术,更是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的重要依据。检查过程通常需要1-2小时,包括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底检查等多项内容。

常见手术方式比较

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特点:

飞秒LASIK:适用范围较广,术后视力见效快

全飞秒SMD:切口较小,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相对较小

ICL晶体植入:适合度数较高或角膜偏薄者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个人用眼需求综合判断。

理性看待手术效果

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近视手术也不例外。虽然现代近视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术后可能出现干眼、夜间眩光等情况,多数会随时间逐渐改善。

术后视力效果因人而异,达到预期效果后仍需注意科学用眼,因为手术并不能阻止新的近视发生。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都是维持长期视觉效果的重要环节。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