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睛像一台精密的相机,而视神经就是关键的“数据线”。青光眼,正是这条“数据线”被悄悄破坏的疾病。它早期症状隐匿,如同一个“视力小偷”,在您难以察觉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野损伤。面对这一眼健康威胁,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李富华主任指出:“应对青光眼,核心在于‘早筛查、早发现、规范干预’,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病情发展,是守护视功能的关键。”

那么,谁是这位“小偷”重点关注的对象呢?如果您属于以下人群,需提高警惕:


年龄因素:45岁以上,风险随年龄增加。

家族遗传:直系亲属有青光眼病史。

眼部条件:高度近视或远视。

全身疾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

其他情况: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眼外伤史等。

构筑防线:您的核心“护眼指南”

主动防控是抵御这位“小偷”的有效手段。

指南一:定期专业检查,是基石
常规体检中的单次眼压测量不足以完全排除风险。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其核心在于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和视野检查,这是早期发现青光眼踪迹的关键。

指南二:保持健康生活,为眼睛减负

情绪平稳:避免过度激动、焦虑,有助稳定眼压。

适度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快速饮水。

合理运动:规律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倒立等使头部长时间低于心脏的动作。

保证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及在暗环境下长时间用眼。

指南三:警惕身体的“微弱信号”
部分类型青光眼发作时,可能出现眼胀、眼痛、视物模糊、看灯光有彩虹圈(虹视),甚至伴随头痛、恶心。一旦出现,需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科学管理:与疾病和平共处
若确诊青光眼,科学的管理目标是控制眼压,延缓视神经损伤的进展,保护现有视功能。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规范随访的慢性过程,患者应与专业医师紧密配合。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