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男士,因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发展为尿毒症,并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一年半。自今年四月起,其左足开始溃烂,伴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及反复发热,多次住院治疗中,创面分泌物培养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虽经积极的抗感染、换药及加强支持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同时诊断为糖尿病足。
这一次,由于难以忍受的疼痛和高烧,他连夜入住湖南旺旺医院肾内科。詹科医师接诊后,立即为他清理溃烂足部的创面,取样进行分泌物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并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很快,患者发热得到控制,疼痛也明显缓解。
在中国,大约每8位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许多患者对自身患病并不知情,即便已确诊,血糖控制达标率也普遍较低。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继发糖尿病肾病,该病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
如果已确诊糖尿病,应如何避免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饮食均衡、超重者应减重、戒烟限酒、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尿酸等指标。
其次,坚持定期专科筛查。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自确诊之日起,以及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应每年进行肾病筛查,包括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功能等检测。
最关键的基石,是严格控糖——这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第一道防线。需长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定期复诊,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一般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0%以下,年轻患者可更严格,年长或体弱者则可适当放宽。
需要澄清的是,民间常流传“打胰岛素会成瘾”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胰岛素是一种生理激素,并非毒品,不存在“成瘾性”。对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妊娠期或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往往是合适的治疗方式。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改善和生活方式调整后,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甚至换回口服药。
湖南旺旺医院肾内科温馨提醒:糖尿病患者应与专科医师保持定期随访与沟通,在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及并发症防治方案,并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通过科学的综合管理,患者有望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肾内科 汤梦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旺旺医院 肾内科 汤梦娟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