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渐凉,人体易受秋燥、秋乏困扰,出现口干舌燥、乏力、失眠、情绪低落等不适。
中医认为,秋属金,主收。
秋季养生的核心是“顺应收敛之气”,做好作息、饮食、运动、情志的调节,就能轻松应对季节变化,养出好状态。

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吧~
秋养有妙招
01 早睡早起,养阳防秋乏
夏季人们习惯晚睡,秋季若仍熬夜,易耗伤体内阳气,加重秋乏。
建议📢📢:每晚十点半前⏰入睡,比夏季提前30-60分钟,让身体在夜间充分修复;清晨6-7点起床,此时阳气初升,适当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出,能唤醒身体活力。
若白天仍觉疲惫,可在中午小睡15-30分钟,避免久睡影响夜间睡眠,形成良性作息循环。
02 饮食,少辛增酸
秋季燥邪易伤肺,饮食需避开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津液耗损;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苹果、葡萄,帮助收敛肺气,缓解口干、干咳等不适。
同时,可常吃润肺润燥的食材,比如用银耳炖百合、煮梨水,或吃些芝麻、核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滋养肠道,预防秋燥引发的便秘。

注意避免过量吃生冷食物,秋季脾胃功能减弱,生冷饮食易引发腹泻、胃痛。
🥕🥙推荐几个日常食养方
润燥润肺: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阳,可多食用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
将梨去皮去核切块,加入冰糖、清水炖煮,清甜滋润;
百合与银耳搭配,辅以红枣、枸杞,熬煮成银耳百合羹,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咳嗽。
健脾养胃:秋季是调理脾胃的好时机。山药、南瓜、小米都是不错的选择。
用小米搭配南瓜熬煮成南瓜小米粥,口感绵密、营养丰富;
山药切片与排骨一起煲汤,技能健脾养胃,又能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滋阴润燥:推荐沙参玉竹老鸭汤。
沙参、玉竹滋阴润燥,老鸭性凉滋补,三者一起煲汤,味道鲜美且适合秋季饮用;
还有麦冬百合莲子羹,麦冬养阴生津,百合润肺止咳,莲子养心安神,可缓解秋季燥热带来的心烦失眠等问题。

03 温和运动,强体不耗气
秋季运动不宜像夏季那样剧烈,如高强度跑步、跳绳,过度出汗会耗伤阳气和津液,建议选择登山、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时间可选上午59-10点或傍晚,此时气温适宜,避免早晚寒凉刺激。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不要喝冰饮,防止受凉。
04 疏解防悲,乐观心态
秋季草木凋零,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长期情绪低落会影响肺部健康。日常可多参与户外活动。
比如公园散步、欣赏秋景,感受自然生机,也可与家人朋友聊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负面情绪。每天晒15-20分钟太阳,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帮助改善低落心情,保持乐观心态。

秋季养生无需复杂招式,关键在“顺应时节”:早睡养阳、饮食润燥、温和运动、乐观情志。只要将这些小习惯融入日常,就能有效抵御秋燥,缓解秋乏,安稳度过金秋时节。
来源: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